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廉政文化

我所认识的范曾和我所理解的流水作业

发布时间:2012-12-04 23:47:30 浏览: 184

古人讲:读书之功焉可少哉!未有不学而能得其微妙者,未有不遵古法而能超越名贤者。我的同学范曾就是这样的人。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范曾于中央美院毕业被分配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当时他对我说:“滕文金,请你到我宿舍帮我搬家。”我想,作为一般同学,不会有什么多重的东西。但是我一提他的皮箱,年轻力壮的我却就是提不动他的箱子。我问范曾:“你这箱子里面装的什么东西这么重?”他说:“我忘记告诉你了,里面装的全是背诗卡片。”天哪!原来如此。我问他:“你究竟背了多少首诗?”他说:“从古至今的每个大诗人选二十首,总计背了五六千首。”于是油然而生敬意。我不是敬佩他的记忆力,而是由衷地被他的毅力所折服。范曾说:“滕文金,我告诉你,我这个人是中等智力。”我心想,你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足使我望尘莫及了。范曾的床上还有一捆每卷像食指那么粗细的宣纸卷,他告诉我说:“这是我临摹的从古至今的白描作品,可以说历史上所有的白描作品我都临摹过。”谈到临摹作品时,范曾不无感慨地说:“最难临摹的就是为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而临南宋李嵩的《货郎图》,那些小玩意足有三百多种,现在我都临不了了啊。”


因为我是新中国首钢的第一批产业工人出身,中小学都没有读过,所以想在中央美院六年的大学学习中都补上。但由于我废寝忘食,结果到三年级时,我却因劳累过度造成失眠。医生说我是患了神经衰弱症。这时我认识了同校不同班系的范曾,他说:“你这小子尽学些没用的东西干什么?搞艺术的只学两样就够了:一是文学,二是基本功。”我问他:“你告诉我怎么学?”他说:“你跟我学,每天早起二个小时背唐诗宋词,待同学们六时起床时我们已经学了两个小时了。”我的文学基础就是在校后三年打下的。后来范曾又教我练毛笔字。很遗憾,我只认为文学和我从事的雕塑最重要,因此未能像范曾那样去习书法。而范曾却是历史、文学、书法、绘画,四样并进,并学有所成。后来范曾对我说:“毕业之后我曾向一位书法家学了二十年。我临摹王羲之《兰亭序》一百多遍,一百零一遍时专门向郭沫若先生请教。郭老说我临的《兰亭序》是真假难分了。”以后范曾对我说:“我练字练了四十年,现在才练出我自己的字。”中央美院毕业时,我专门创作了范曾肖像雕像赠给范曾,后来范曾又专门为我画了肖像,至今我仍然珍存着。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与中央美院几位老同学聊天,女画家周思聪问我:“滕文金,你说在咱们同学中有谁诗、书、画全能?不就是范曾么?有些同学妒忌他的画卖得贵,真没有必要。”蒋兆和老先生唯一的研究生马振声说:“滕文金,我与你说吧,诗书画不能说范曾都是最好的,但三者加起来,他就是总冠军!”七十岁以后的范曾,不但还能把唐宋诗词记得滚瓜乱熟,而且还能把屈原的《离骚》背诵的一字不差!


歌德曾说过,要在世界上划一个时代,要有两个众所周知的条件,第一要有一副好头脑,其次要继承一份巨大的遗产。有一次,范曾对我说:“我在台湾画国父孙中山,事先看了照片,将形象记在心里,到现场一画而就,在场的人都惊绝!”凭记忆画人物肖像,画得如此形神兼备,怎能不令人心服口服!范曾画弘一法师、黄宾虹等大师时,都是仅凭记忆一画而就,从不边看边画,也从未改来改去。范曾真正做到我们老院长吴作人先生说的“手眼脑达到高度一致的学生。”所以范曾作画时,如同秋风扫落叶,特快。有一次我去他家吃饭,饭前他给我画了一幅“孔乙己坐在地上小杯饮酒”的画。饭后他说:“画错了,你小子还真能喝,再给你重画一幅。”没有几分钟他就给我又画了一幅“鲁智深捧着大罐子在狂饮”的画。范曾画画从不用铅笔打草稿,都是用毛笔一挥而就。这说明他画画从来都是“胸有成竹”。


中国人历来就有文人相轻的传统。所谓誉来而谤兴。近年来有人诋毁范曾作画是“流水作业。”何谓“流水作业?”我在首都钢铁公司六年,曾学铸造两年,深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何谓流水作业。”钢铁公司首先是勘探矿场,其次是开采,然后运输到炼钢厂,到厂后再选矿和筛选,再运送到炼铁炉,铁水炼出来后再送电炉厂冶炼钢,然后再铸成钢锭。这才完成初级钢材。因用途不同还要再加料再练成不同用途的钢。你说这吨钢是谁的作品?谁的都不是,但又是每道工序都不能缺的,是千百万人共同心血的结晶。可以这样说,工业生产基本上都是流水作业。因此也就不能署名。而范曾的绘画,同样一个题材,一次同时画十幅,只能说他有一颗好大脑,记忆力盖世无双,这是一般画家望尘莫及的。谁能画过画再连续画多幅,当然每幅他都会有小的区别,只有他自己有意而为之。所以你说他毫无区别,只能是眼拙而已。
        文章开头我说范曾诗书画的功力,完全有能力画出一模一样的作品,但他每幅画都会有新的追求。记得当年李可染先生给我们讲课时,要求我们读画时不要光看,要精读。比方拿范曾的《老子出关》作品来说,老子、青牛、小孩,题材和构图看似一模一样。但是如果你细读的话,总会分出每幅画的线条粗细、墨的浓淡和笔力的轻重是有区别的。如果真的毫厘不差,那更是难得的作品。但人是做不到的,因为人不是机械。所以说题材和构图的重复不等于流水线的产品。苹果手机是流水线的产品,因为它的每个机件要统一,都不能有误差,否则它就组装不起来。


再说一个画家的题材是有倾向性的,如齐白石老人的虾,徐悲鸿先生的马,吴作人先生的熊猫,黄胄先生的驴等,请注意他们的作品都不是白描。而白描对于绘画来说是基础,但它又是最难掌握的。几根线要体现出空间来确实很难。罗丹说要使每根线都在游动,这点范曾做到了。日本人专门为范曾建造“范曾美术馆”,就是看了范曾的画,感觉每个人物都从画面上走出来了。就是说范曾把白描用活了。同时因为白描是赤裸裸地,也给人一种简单的感觉,也或是重复的感觉。但这与流水线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范曾作品的多产,应该说是他厚积薄发。似乎于简练的东西使人难以理解,歌德说:愈不易凭知解力去理解,也就愈好。(滕文金)

更多推荐
更多
柳青先生曾有句名言,谓之“人生紧要处就那几步”。吾在花甲之年忆想起自个生命中的紧要几步,脑海中自然涌现那些赏识、看好、支持、帮助,给予我发展...
作者:王二国2025-03-25 09:17
客厅茶几上的水果盘,突然出现了久违多年的红柿子,我欣喜若狂,油然想起儿时那甜的诱人的烘柿和在柿树园树上玩游戏的情景。然甜蜜丰满的回想被“骨感...
作者:王二国2025-03-25 09:10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可谓应矣。因泱泱中华大国南水北调之浩大工程,需迁移位于焦作市解放区王褚村之王氏茔地。依照...
作者:王二国2025-03-25 08:55
【清廉网】或许你会好奇,中国幅员辽阔,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农民运动偏偏发生在萧山衙前?到凤凰山脚下的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走一走、看一看...
来源:杭州市萧山区纪委监委2022-06-15 08:22
【清廉网】小满时节桑果甜,又到桑果飘香时。时进初夏,恰逢周末,应客人之约,我们一早驱车前往位于素有“华夏蚕桑第一村”美誉的江苏射阳特庸王村的...
作者:陈玉军2022-06-09 09:53
【清廉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来源:石拐区纪委监委2022-04-25 08:40
hello,廉友们!! 为发挥廉洁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积极作用 营造崇廉尚洁的社会风气 即日起 四川省“510(...
来源:四川省纪委监委2022-04-11 09:17
【清廉网】​(文\林柏江)​ 阿阳:   山那边,灯火摇曳,撩动心弦。今晚,又到了我们相约鸿雁传书的日子。 ...
作者:林柏江2022-04-11 09:13
【清廉网】​(王平)​黑紫羔羊是洮岷高原独有的优良品种,这种绵羊皮肉俱佳,历来为食客和好家追捧。生长两年的黑紫羔羊也就四五十斤重,做手抓羊肉...
作者:王平2022-04-06 07:54
素闻九龙风光好,今朝结伴去登攀。 仰望峰高超千米,拾级而上若等闲。...
作者:胡遵远 石义良2022-04-06 07:14
【清廉网】​春风和煦,绿柳依依,又是一年清明时。如果思念是一种距离,那么清明的思念便是天上人间的距离。...
作者:辛梓萌2022-03-31 07:36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所有人都在分秒必争。...
作者:王燕琴2022-03-29 08:33
【清廉网】​2022年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冠疫情肆虐、自然灾害不断、国际形式严峻的大背景下,我国举办的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但圆满结束,第十...
作者:王豪杰2022-03-29 08:26
【清廉网】​日暮向晚,见一亭堂荒于修葺,高阁其上,远而望之,景美生情致,甚有所感,乃出数言记之。...
作者:陈涛2022-03-29 08:10
【清廉网】​雨霁风光,春分天气。今日迎来春分节气,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
作者:孙晓璐2022-03-29 08:05
地方频道
更多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