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防腐新成效 营造“三清”新氛围
——贵州绥阳廉政文化建设纪实
绥阳素有“中国诗乡”、“中国书画之乡”的美誉,文化积淀甚为丰厚。在厚重廉政文化的熏陶下,詹淑、冉琎、冉璞、陈明经、易为霖等廉吏为世人颂扬。传承诗乡文化,创新廉政文化载体,着力构筑“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廉政理念深入人心。近年来,绥阳始终坚持党员干部为主体,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路。突出文化主体,彰显廉政文化服务发展属性;突破廉政文化发展瓶颈,推动廉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破解廉政文化普及难题,确保廉政文化建设成果惠及群众。在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今年前三季度,绥阳县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6.5亿元,同比增长27.67%,增速居贵州省第一;完成一般财政收入2.79亿元,同比增长50.87%,增速排名遵义市第一;完成GDP31.73亿元,同比增长17.7%,增速列贵州省第14名,为建设开放绥阳、效率绥阳、魅力绥阳、幸福绥阳,打造“百亿”强县开好了头、起好了步。
一、传承诗乡文化,开创廉政文化建设新篇章
传承优秀文化,对于开创文化发展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绥阳不仅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更有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清易为霖《粮台有感》“菜色鸠形四境多,军营迫我苦催科。升堂怕睹穷民志,抚字无权可奈何”等诗句至今为绥阳群众所熟知。在十七届六中全会高度重视文化传承的春风下,绥阳廉政文化建设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一是充分挖掘诗乡文化廉政元素。绥阳自公元611年置县,1400余年的发展史也是文化积淀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绥阳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诗乡、中国书画之乡等美誉。在厚重的文化底蕴中,廉政元素亦极为丰富。首任县令詹淑为官清廉、体恤百姓,农忙时节不仅帮助百姓照看小孩,更尽其所能传播文化,开创了绥阳廉政文化先河。在廉政文化的熏陶下,冉琎、冉璞兄弟虽生于蛮夷,却志在先天下之忧而忧,修筑了合川钓鱼城,以蒙哥大汗战死钓鱼城下,蒙古汗国不得不从欧亚战场撤军”的史实而闻名世界。“啃雪哥”黄新德不仅忠于职守,更具扶贫帮困热心肠,荣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称号。
二是将廉政元素融入文化作品创作。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廉洁正是这种精神力量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体。近年来,绥阳始终把廉政元素融入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中,年均创作各类廉政文化作品1000余篇幅,年均编印诗歌集1套以上,书画作品集1册以上,诗集《正气歌》成为全县中小学生学习诗歌创作的教材,小品《清风》荣获全省廉政文艺大赛特等奖,小品《坚守》荣获全市反腐倡廉曲艺大赛一等奖,绥阳代表队荣获全市《廉政准则》知识竞赛二等奖。
二、突出文化主体,彰显廉政文化服务发展属性
社会属性是文化的本质属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廉政文化作为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帮助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是廉政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贡献。
一是始终把党员干部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廉政文化重在廉政,党员干部则是廉政的核心。近年来,绥阳围绕党员干部这个廉政文化建设核心,充分利用党支部三会一课、单位政治理论学习等平台,将廉政知识学习融入到党员干部日常工作、学习之中;结合县情,成功打造了廉政教育中心、警示教育中心(看守所)、革命传统教育中心三位一体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在全体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以“四看四想四增强”为主要内容的廉政教育活动,配套印发《绥阳县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实施细则》,将廉政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年均开展重点教育、任前教育、岗前教育、经常性教育等120余场次,8000余人次接受教育,基本实现年度全覆盖目标;围绕党员干部应知应会,成功举办了廉政知识竞猜、廉政准则知识竞赛等活动;围绕廉政提醒,组织党员干部互发廉政短信,提醒党员干部廉洁履职;以重大节庆为契机,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廉政歌咏赛、廉政文艺大赛、廉政曲艺大赛等活动,让党员干部在活动中增强廉洁意识。
二是始终坚持廉政文化全民参与的理念。廉政文化依托文化,人民是文化的创造者。近来年,绥阳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底蕴厚重的优势,年年举办廉政诗歌、书画大赛,从小学生到年长的老者,年均参与人数达1000人次以上,形成了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绥阳还将廉政文化引入到规范农村滥办酒席治理之中,成功举办了老年人集体生日诗会、计生户子女升学奖励廉政座谈会等活动,在与长者共庆生日、与学生同贺升学的之中,引导群众革除陋习,共树文明新风。
三、突破文化瓶颈,推动廉政文化发展繁荣
文化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廉政文化更受环境、人才等因素制约。近年来,绥阳围绕廉政文化建设学有平台、作有人才、刊发舞台、文有读者做文章,让廉政文化植根于诗乡大地。
一是学有平台。绥阳把廉政文化融入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中,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全县105个行政村均建立了农家书屋,书屋为群众学习科技知识、法律法规、廉政知识提供了有效力支撑;绥阳各级各部门年均征订廉政刊物达100余份,实现了廉政刊物全覆盖,为全县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廉政知识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二是作有人才。素有中国诗乡、书画之乡的绥阳,乡土人才辈出,全县拥有诗词学会、诗词楹联学习、书画协会、诗乡红歌会等文化群团组织20余个,拥有专业、业余文化爱好者数千人。同时,绥阳在强化乡土人才管理的同时,将诗歌、书画教育引入课堂教学,着力培育文化发展后继人才,这些都为廉政文化发展、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刊有舞台。文化爱好者最大的成就莫过于作品被刊发。近年来,绥阳围绕廉政作品采用做文章,通过绥阳廉政网开辟了廉政文化专栏,年年举办廉政诗歌、书画作品大赛,编印廉政诗歌集、廉政画册等方式,给廉政文化创作者提供广阔的刊发舞台,切实调动他们的创作热情。
四是文有读者。廉政文化能否发挥成效关键在于廉政作品是否拥有读者。绥阳廉政文化来源于普通群众,语言通俗易懂,加之每次编印的廉政诗集、廉政画册都采取免费赠阅的方式,切实减轻了群众享受文化盛晏成本,使得廉政文化在绥阳拥有大批读者。
四、破解普及难题,廉政文化进入寻常百姓家
文化源于人民群众创造,只有将文化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文化之树才会常青。廉政文化与党风廉政建设一样,决不能少了群众参与这一环。近年来,绥阳一直围绕廉政文化普及下功夫,多途径破解廉政文化普及难题,让廉政文化进入寻常百姓家。
一是搭建廉政文化展示平台。绥阳投入15万元,成功创建了诗乡廉政文化园,文化园专门开辟廉政文化展示橱窗,集中展示了2012年度“清风杯”获奖廉政诗词、书画作品100余篇幅;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投入15万元,分别在15个乡镇各创建了一个廉政文化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点,集中宣传惠农政策、办事程序及农民诗人、书画爱好者作品等。通过不断完善廉政文化展示平台,不仅给群众搭建了学习平台,亦为群众提供了一个娱乐场所。
二是畅通廉政文化传播渠道。为进一步加大党风廉政宣传力度、廉政文化传播力度及反腐倡廉建设互动性,绥阳成功开通了廉政网,对外发布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展示廉政文化建设成果,深入宣传反腐倡廉方针、政策,接受群众监督举报;同时,在绥阳电视台开辟廉政剧场、廉政公益广告、作风建设专题等栏目,利用农村调频广播村村通,广泛宣传县委、县政府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打造“百亿”强县,推动“开放、效率、魅力、幸福”绥阳建设的重要举措,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绥阳建设的积极性。
三是廉政文化“六进六增”有序推进。绥阳以廉政文化“六进六增”活动为契机,在2011年成功创建2个省级示范点、6个市级示范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廉政文化“六进六增”创建目的、任务、要求,落实廉政文化建设牵头单位职责,2012年主动申报廉政文化“六进六增”示范点22个,经县级审核后,向上申报廉政文化“六进六增”示范点6个(每类别各1个)。
四是廉政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绥阳始终把廉政文化活动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突出诗乡特色,为群众奉献精神食粮。2012年,绥阳以“清风”为主题,成功举办了廉政诗歌、书画及曲艺大赛;以送文化下乡为契机,精心编排廉政文艺节目,为15个镇乡10万余群众演出20余场次;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26000余人次分别观看了《信仰》、《忠诚与背叛》、《远山》等廉政影视作品;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上廉政党课向乡镇、部门延伸,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全县党员干部上廉政党课近160余场次。
廉政文化建设重在探索、贵在实践、旨在提高。绥阳虽在廉政文化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离市纪委要求仍有差距。今后,绥阳将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把廉政文化建设引向深入,让清风吹遍每个角落,让廉政文化渗透各个方面,让廉洁理念深入人心,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新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