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兴安岭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廉政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构筑牢固的思想防线,对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来,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积极探索廉政文化建设的新途径,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在实践中取得了突出成效,为建设经济强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还要看到目前我区廉政文化建设仍有需要加强的空间。有些地方廉政文化占领的阵地不宽,电视播放的廉政文化教育广告和影视剧仍然偏少,有关廉政文化的标语仍屈指可数,党员干部学习廉政文化的主动性不高等等。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需要做大量工作,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把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廉政文化建设不是“上大课、做报告、树典型”那么简单,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党委必须把廉政文化建设列入“正规”议程。纪委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纪检、组织和宣传三家要通力协作,充分发挥党的核心部门“大宣教”合力的示范作用。
强化认识,切实增强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廉政文化建设是对传统教育方法的有益补充,符合反腐倡廉工作从根本抓起的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应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高度,充分认识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用廉政文化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教育群众,在全社会确立廉洁的价值取向,培养廉洁的理念追求,达到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腐败的文化条件,使廉洁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崇高信仰和自觉实践。
德法并举,树立正确的廉政文化建设理念。廉政文化是综合性的文化类型,内容上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道德层面,包括人们对廉政的认知、廉政的思想素质和价值取向等;二是制度层面,包括廉洁从政的规章制度、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前者的目标指向是培育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后者的目标指向是建设清正廉明的社会秩序,二者分别融合了道德与法制的本质要求。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道德精神和法制精神,树立与道德和法制相一致的文化理念。要认真贯彻“以德治国”方针,大力加强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对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用先进的道德理念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们的精神内涵,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境界。认真贯彻“依法治国”方针,抓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廉洁从政行为规范,加强法制意识、民主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宣传教育,用先进的法制观念武装人们的思想,指导人们的行为。把德治和法治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人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创新载体,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建设阵地作用。通过建设各种廉政文化阵地,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廉政文化广场、示范社区,各单位普遍建立的政务、校务、厂务、公开栏,开设廉政网站,纪检监察信息等。通过这些阵地,广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使之成为各单位、各部门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利用好这些阵地的同时,还要不断创新有效的廉政文化载体,开展反腐倡廉征文和文艺会演活动,如征集廉政公益广告、漫画和廉政对联、廉政格言,发手机廉政短信等,同时还要充分运用各种法制宣传载体,扩大廉政宣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