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市吉州区廉政文化进学校工作纪实
今年以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纵深推进廉政文化进学校,充分发挥廉政文化教育、示范、熏陶和导向作用,注重从“思想、阵地、课堂、活动”四个方面入手,着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一校一品,一校一景的校园廉政文化精品工程,使校园处处盛开“廉花”,形成道道亮丽风景线。
思想重廉 形成尊廉共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该区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文件,成立了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进创建活动,并动员全区各中小学相继启动此项活动。阳明路小学曾荣获省级“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点”称号。
廉政文化进校园,干部、教师是关键。该区注重把廉政文化与干部监管、师德教育相结合。在干部层面,深入开展“赌博风、吃喝风、玩乐风”整治活动,先后发现并处理学校乱收费违纪违规人员5人,清退违规收取的费用15万余元,收缴违规款34万元。在教师层面,制定了《教师廉洁从教“十不准”》,扎实开展了“教书育人德为先,廉洁自律做表率”主题活动,切实增强了广大干部、教师的责任意识和廉洁意识,形成了尊廉共识。
阵地引廉 营造敬廉氛围
吉州区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景观众多,是块庐陵文化积淀厚重的红土地。鉴于此,该区确立白鹭洲公园人民英雄纪念碑、毛泽东旧居为全区中小学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并结合吉州区厚重的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资源,努力从中挖掘大量“尊廉崇廉”的生动题材,向广大教师和学生广泛传播。同时,确立“一校一品”,突出“三个层面”,以原有载体为基础,以课程教材为依托,以庐陵文化为特色,以传统文化为亮点,以红色文化为中心,着力打造综合性教育、廉政文化教研、廉政文化景观、爱国主义教育等八个基地。如今,在吉州区的中小学校园里随处可见别具一格、个性鲜明的廉政文化精品工程,处处散发着浓浓的廉政文化气息。
课堂渗廉 增强崇廉实效
课堂是最好的教育天地。该区注重把廉政文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课堂,在课堂上广泛开展了“议廉政理、说廉政话、做廉政事、画廉政画、唱廉政歌、讲廉政史”等活动。
组织专门人员精心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收集古今中外廉政故事、格言警句等,编写了《吉州区廉政文化进校园中小学生崇廉敬廉读本》。全书收录了50位清正廉洁的典型人物,分“古代廉吏、领袖风采、廉政前哨、廉政歌曲等多个部分,全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易于记诵。该区将其作为思品教材,每周安排一节廉洁教育课,做到课本、课时、授课“三落实”。
“四廉”教学法,是该区广大教师多次实践得来的有效方法。即“课前提示”说廉——在上新课之前,有意向学生提供与新课紧密相联的廉洁资料,凸现廉洁教育内容;“重点强化”议廉——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可渗廉的重点章节进行强化,启发学生议廉;“课后拓展”集廉——结合所学“渗廉”教材,要求学生课后收集和整理相关廉洁资料、廉洁格言警句,让学生从中受到持续的廉洁教育;“作文补充”写廉——在作文课教学时,要求学生补充写出与廉洁相关的内容,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廉政歌曲在吉州区中小学已是音乐课的一项教学内容,廉政童谣在校园内外广泛传唱,每名学生都能唱一两首廉政歌曲,加深了学生对清正廉洁品质的感受和体验。
活动助廉 塑造养廉习惯
结合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广泛开展各式各样的廉政教育活动,是吉州区廉政文化进校园的强化助推器。该区教育部门在年初的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十个一”活动,即每学期出一期廉政专刊、开展一次廉洁演讲比赛或故事会、举行一次廉政征文活动、学唱一首廉洁歌曲、举办一期廉洁主题班会、每个学生写一封廉洁家书、聘请廉政公仆作一次报告会、参观一次纪念馆(园)、开展一次廉洁从教谈话、观看一场廉洁教育的电视或电影,将校园廉政文化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廉政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清正廉洁,懂得了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争做一个助人为乐、文明礼让、清廉正直的国家栋梁,更引起了家长们的强烈反响,高度认同。尤其是“小手拉大手——给家长一封廉洁自律信”活动的开展,各中小学相继收到了许多家长热情洋溢的回信。他们由衷感谢学校为孩子们健康成长做出的努力,纷纷表示会在家中对孩子进行相关教育,与学校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使孩子从小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清廉观,共筑艰苦奋斗之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际沧海。该区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正有声有色地强势开展着,廉洁之花正在全区校园中朵朵盛开……(刘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