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市打造廉政文化建设品牌
——“清风扬州” “青莲”飘香
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开发廉政文化旅游专线,组建一支廉政文化志愿者队伍,以活动的多样性和群众参与的广泛性来提高廉政文化渗透度;建设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廉政教育基地,编撰一批展现当地勤廉人物事迹的廉政文化书籍,制作一批体现“廉”字的工艺美术产品,编排一批廉政剧目,以多种载体、多种艺术形式来提高干部群众对扬州特色廉政文化建设的共鸣。
江苏省扬州市今年深入发掘历史人文资源和地域文化精华,打造廉政文化建设品牌——“清风扬州”,使扬州“廉花”处处开放,清风扑面而来。
清风遍野
扬州市纪委、监察局今年面向全国公开征集当地廉政文化建设形象标识——“清风扬州”,最终确定的形象标识以一朵绽放的青莲为主体。目前这一形象标识已广泛应用于廉政文化建设。
以“清风扬州”为主题,该市先后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在高校开展“清风扬州”动漫设计比赛;成立廉政文化理论研究中心,邀请专家学者对反腐倡廉重大理论课题进行研究;开设“清风扬州”报纸专版、电视专栏等,加强对全市反腐倡廉工作的宣传报道。
“碧水清波逐心潮……崇尚荷风以廉荣。”该市房管局一位退休干部前不久参加“清风伴我行”廉政文化之旅,游览宝应荷园后写下一首诗。该市今年把江上青烈士史料陈列馆、史可法纪念馆等15个廉政文化景点和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开通三条“清风伴我行”廉政文化之旅专线。截至目前,省内外共有81个单位1.4万余人参加廉政文化之旅。
笔者参加该市廉政文化之旅时,看到每一处景点都活跃着一群廉政文化志愿者。他们中有机关干部、专家学者、在校大学生,还有普通市民。在高邮王氏纪念馆,笔者遇到扬州国旅的导游宋青。她说,作为一名廉政文化志愿者,她主动要求承担起廉政文化之旅的讲解任务。每次讲解那些勤廉人物的事迹时,自己都会被感动。像她这样的廉政文化志愿者,该市共有3000多人。
“廉”香远溢
“我市廉政文化建设的个性是在对扬州丰富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提炼基础上形成的,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有着浓郁的扬州味。”扬州市纪委副书记范耘介绍。
该市预防腐败警示教育基地除集中展示典型违纪违法案件资料外,还以文、图等形式展示当地古今勤廉人物事迹;江上青烈士史料陈列馆、许晓轩纪念馆等一大批廉政教育基地,是弘扬爱国精神的好载体;纪念爱国名将史可法的史可法纪念馆、以清代廉吏张伯行谥号“清恪”命名的清恪广场等等,都是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和扬州特色的廉政文化载体。其中,预防腐败警示教育基地自启用以来已接待4.6万余人次。
该市整理出版的《扬州勤廉史话》、《扬州廉政文化丛书》、《千年清风沐扬州》等一批书籍,收集整理扬州历史上的勤廉人物典故以及优秀廉政文化作品,成为开展廉政教育的鲜活教材。
扬州的工艺美术业发达,玉器、铜雕、布艺、漆器、剪纸、泥塑等等,驰名全国。如今,它们都成为廉政文化的传播载体。扬州“好市民”李律创作的《四菜一汤》等铜雕作品、李锦华创作的《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等剪纸作品、广陵民间艺人朱浩君创作的《廉内助》泥塑系列作品等,这一盘盘地道的廉政文化“地方菜”,有效增添了廉政文化的艺术感染力。
“廉”香远溢,大批优秀廉政剧目涌现出来。该市廉政文化志愿者和扬剧团创作的反腐倡廉题材的大型现代扬剧《县长与老板》,曾先后荣获第31届世界戏剧节“创新剧目”、第11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等奖项,在省内外演出数百场,好评如潮。还有现代扬剧《芦花白》、音乐剧《不落的星星》、淮剧《湖畔风雨情》……优秀剧目层出不穷,深受市民喜爱。
眼下,“清风扬州”已不只是一个廉政文化建设品牌。建设一个清风激荡的扬州,已成为扬州干部群众发自内心的追求。(徐茂生 杨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