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苏市:以“三个创新”全面提升全市农村廉政文化工作水平
近年来,新疆乌苏市把廉政文化作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抓手,坚持三个创新,不断提升全市农村廉政文化工作水平,为推动全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构建和谐、富裕、文明的乌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创新思路、周密安排部署。廉政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既需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又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为此,乌苏市委成立了廉政文化六进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乌苏市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实施方案》,对全市廉政文化建设进行具体部署,细化任务,明确区纪委、妇联、教育以及各乡(场)镇党委、各街道党工委和市直各部门为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的牵头单位和成员单位,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为推动面上工作,三年来,乌苏市先后四次召开廉政文化“六进”活动现场会,现场观摩单位9个,对全面推进全市农村基层廉政文化“六进”工作打下基础。
(二)创新形式、教育氛围浓厚。在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工作中,乌苏市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为重点,开展了轰轰烈烈、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三年来,全市各乡(场)镇普遍开展了全国新创廉政歌曲传唱活动,大部分党组织“一把手”带头学唱廉政歌曲,带头参赛。传唱活动不仅普及了廉政歌曲,而且起到了让农村党员干部在学唱中受教育,在学唱中树形象的良好效果。此外,全市各(乡)场镇还开展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演讲比赛、廉政办报展,理想信念教育等活动。为了让廉洁理念深入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全市各(乡)场镇群策群力抓好农村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古尔图镇印制了2000余份廉政文化进家庭格言警句发放到每一户家庭,并用民汉两种文字张贴了廉政倡议书和廉政宣传口号;哈图布呼镇江警示教育片转录到各村队远程教育系统进行播放,进行廉政直观教育;甘家湖牧场和八音沟牧场结合牧场实际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在牧场牧民相对集中的生产活动时期开展宣传教育;八十四户乡与车排子镇在村委会办公室外建起了村队廉政文化墙,在镇村主干道两旁竖立廉政文化宣传牌,在村民居住区显眼位置书写廉政标语、廉政书法和漫画,营造了浓郁的廉政文化氛围,吸引农牧民和党员干部驻足观看,接受教育。百泉镇则利用村里的大喇叭,开设了“大喇叭”定期广播栏目,在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中同时宣传廉政知识,进行廉政教育,效果显著。同时,借助机关党员、文艺爱好者的人才优势,把廉政文化引向乡镇机关、农牧民家庭……一条条措施,一项项活动,在全市上下营造了浓浓的廉政氛围。
(三)创新载体,点面灵活结合。
一是坚持“四个结合”。坚持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把廉政文化与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村、文明户活动相结合,纳入到创建文明村、十星文明诚信户活动之中,在文明村、单位标准中,将“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作风民主,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等作为重要条件,以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联系实际深入持久地开展“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活动,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强化了人们的廉政思想、廉洁意识;在创建“五型机关”、“四好”部门等创建活动中,将廉洁从政的内容纳入到每年创建活动中,统一部署、检查、考核和评比;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将廉政文化建设融入整个农村文化建设之中,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二是以典型引路。在开展廉政文化活动中,各乡(场)镇确定1-2个站所和村队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根据市委划分的“四区一线”农业产业化布局的特点,为他们制定工作标准、工作内容,让各示范村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为全市农村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发挥了较好的示范推动作用。工作过程中,市纪委监察局派出专人上门指导、督促检查,推动廉政文化上台阶。全市各乡(场)镇依托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和街道社区文化广场等阵地,积极开廉政文化活动,寓教于乐。三年来,全市农村累计举办专题廉政文艺晚会13场,涌快板、相声、小品歌曲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廉政内容,现场观看群众近20000人次,向农牧民发放廉洁家庭倡议书和廉洁家庭承诺书12000余份,还播放廉政警示教育片和爱国主义影片。
三是以“校园文化”为基点,依托学校的墙报专栏、主题班会、音乐课堂等载体,活化教育形式,在全市农村各中小学的校墙报专栏中,介绍古今中外廉洁勤政伟人事迹、颂扬刚正拒腐先锋典范、鞭挞贪赃枉法丑恶嘴脸、倡导廉洁自律文明之风,内容异彩纷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廉洁教育格局。石桥乡、四棵树镇等一些中小学校重视把校园文化与廉政文化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启发学生的“敬廉崇洁”意识,从而带动家庭助廉活动的开展。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使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教育,纯洁了党风政风,带动了民风,为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供稿 新疆乌苏市纪委 员新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