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大别山.廉政十八谈"——廉政教育篇
红色茶都“廉”花开
编者按:近年来,河南省信阳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牢固树立创新能力决定一切、工作实绩检验一切、集体荣誉高于一切、队伍形象压倒一切的“四个一切”工作理念,始终坚持重点是什么、典型有哪些、特色在哪里、落实怎么样的“四问”工作方法,以勇于担当的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迎难而上,克难攻坚,以豪情正气吹响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嘹亮号角,以昂扬锐气谱写了一篇篇反腐倡廉的动人华章。和畅清风,从大别山四面八方拂面而来,劲吹淮水两岸……为了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本报自今日起,推出“清风大别山·廉政十八谈”专栏。
信阳,红色沃土;信阳,美丽茶乡!
近年来,信阳市按照“红廉同脉、茶廉一味”的理念,精心打造“清风大别山”特色廉政文化,赋予了“红色茶都”更具时代气息的精神内涵。
“红廉同脉”大别山
信阳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大别山革命时期的“人、事、物”为信阳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成为信阳特色廉政文化根之所系、脉之所维。信阳立足本地红色廉政文化,挖掘提炼红色廉政精神,实施了以基地建设、文化建设、资源建设等为重点的“红廉同脉”文化体系建设。
在基地建设上,加强廉政教育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了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罗山县何家冲红色展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等7个省市级基地。在基地展厅内,新增了红色廉政教育内容,陈述了“红薯地里埋银元”、“刘邓大军借粮条”等廉政故事,陈展了质朴忠孝许世友、铁面无私周维炯等革命先辈的勤廉事迹,并扩建了6处廉政诗碑。战争年代中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光辉理念,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得到有力弘扬。
在文化建设上,编写了《鄂豫皖反腐倡廉建设史》,内容被收入中纪委编撰的《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史》;创作拍摄了《八月桂花遍地开》、《杜鹃花飞》等红色影片;编印了《廉吏孙叔敖》、《红色的土地 英雄的人民》等廉政丛书,丰富了廉政文化教材。在革命老区新县、商城打造“廉政文化一条街”、“廉政文化墙”。五彩纷呈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生动表现了信念坚定、清廉为民等思想内涵,发挥着凝聚人心、弘扬正气的强大功能。
在资源建设上,深入挖掘运用古代、近代及现代丰富的廉政文化元素,整合信阳军地廉政文化资源,出台军地共廉“81”方案,重点打造“大别山红廉文化苑”,融“红廉”、“警廉”、“茶廉”、“展廉”、“讲廉”和“悟廉”为一体的廉政文化展馆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为红色廉政教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红廉同脉”文化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使红色廉政文化春风化雨,无声地融入、渗透到广大干部群众心灵。每年,全国有80多万名党员干部、800多万名普通群众来信阳参观学习,都深受廉政文化的教育熏陶。
清风和畅吹茶乡
茶为国饮,廉为人本。茶有“俭、洁、清、醒”之德,“茶德”与“廉情”,息息相通。信阳人爱茶品茶,既能品出“茶德”,便也推崇“茶德”,继而便是如何践行“茶德”,因此“茶廉”文化在信阳有深厚土壤,“茶廉”文化平台更是无处不在。
在路边,设立了大量“茶廉”文化公益广告。一进信阳,“山水信阳,清廉茶都”便跃入眼帘,茶风廉韵,扑面而来。在机关,打造“品茗斋”,营建了“在一杯清茶中开展廉政谈话教育”的温馨场所。在乡村,建造“清莲苑”,千亩荷塘“茶禅一味、莲廉同脉”的清新境界,熏陶着每位游人。在茶园,树立“清风茶山”界碑,茶农亲切地称为“廉石”。在城区,打造“清风茶社”,茶道廉理,融为一体。在媒体,信阳电视台新闻联播每晚播出的“清廉胜浮华,人生当如茶!”廉政公益广告词,飞入千家万户,引起广大干群真情共鸣。在文化界,推出音舞诗画《品茶悟廉》等一系列以茶为媒而演绎出的优秀文艺作品。“茶廉”文化将信阳茶的高贵品质与修身养性、信阳人的“悟廉”与“养廉”完美融合,奠定了廉政文化建设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廉政花开别样红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红廉文化”、“茶廉文化”两大主题的准确定位,开创了信阳廉政文化建设的新起点、新思路、新局面。广大干群凝神聚气,部门联动,催生了遍地盛开的朵朵“廉”花。
文化场所层出不穷。红廉文化苑、廉政书屋、廉政图书角、廉政展厅、廉政文化广场、廉政文化研究会、廉政文化大讲堂、廉政文化“六进”示范点等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彰显了信阳廉政文化建设的蓬勃生机。文化产品硕果累累。《廉政专刊》的成功运行、《月亮树下》、《一个贪官的自白》等一大批优秀作品的脱颖而出,“清风大别山”大型廉政文艺演出的连年成功,展现了廉政文化的浩荡奔涌。文化活动生机盎然。“领导讲廉”、“少儿传廉”、“妇女宣廉”、“机关倡廉”、“媒体话廉”等各种廉政文化活动不断渗透到机关、学校、家庭、农村、企业、社区等社会的方方面面,廉政教育似阵阵清风吹遍了古申大地,似汩汩清泉流淌在茶乡儿女心田……
红城信阳,清廉茶乡;廉政文化,四季芬芳。信阳廉政文化建设,立足本地资源,力创信阳特色,将推动“清风大别山”反腐倡廉教育品牌扬帆击水,破浪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