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云梦县挖掘千古孝子黄香孝廉文化思想以孝促廉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是我国古代最早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记载的黄香事迹。黄香,湖北云梦人,东汉著名孝子、贤臣、清官,位列元代郭守正辑成的《二十四孝子》之一,因孝、廉被举荐为官,官至尚书令。自古以来,黄香的孝廉行为一直被人们推崇备至,尊为为人典范,孝之楷模,其孝廉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瑰宝。近年来,云梦县将黄香孝廉文化思想的挖掘、传承和发扬,作为该县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开展孝廉文化研究,积极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创新,大力弘扬孝廉文化精华,激励党员干部以孝促廉、以心养廉。黄香孝廉文化思想的精神内涵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博孝”:在孝廉家风的熏陶下,黄香幼慧早熟。公元63年,九岁时,母亲不幸病故,他为母守孝三年。虽年幼却尽心事父,“扇枕温衾”,被后人树为孝之楷模。最为可贵的是,其孝及乡邻,友爱朋友;孝及国家,忠君爱民。谱载汉章帝曾以“江夏黄香,忠孝两全,天下无双”的御书赏赐给黄香。黄香的博孝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渊源流长。
二是“勤政”:黄香以儒学入仕,为官勤奋,受汉章帝器重,初任郎中,后官拜尚书郎。和帝时期。黄香对政务更加敬慎勤劳,忧公如家,经常独宿尚书台,昼夜不离台阁之门。公元94年,黄香晋升为尚书令。时逢西域各国先后反汉,边境危机四伏。黄香为了化解危机,保家卫国,研读兵法,学习军事,均量军政。不久就深谙军事,领兵操练,调度得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军事将才。黄香恪尽职守,勤于政事,研于国事,一心为国为民做事,鞠躬尽瘁,是一个古代版的勤政典型。
三是“倡廉”:黄香一生痛恨不廉行为,坚持廉政为官。公元87年,黄香痛斥汝南太守何敞为汉章帝南巡花重金特制雕镂屏风的奢靡之风,直言:“古典务农,雕镂伤民;忠在竭节,义在修身。”批评何敞此事非忠义之举,乃伤民之事。公元106年,黄香升迁为魏郡太守。他一改过去借新旧太守交替之际大量购置储备器物和进行祭祀的歪风,做到“柴门紧闭”,不搞祭灶求福,不搞开门纳贺,拒绝接受任何人的造访和祝贺。其清廉之气一改官场颓风,让百姓无不肃然起敬。黄香一生不贪权、不揽权。拒绝了和帝升迁他为封疆大吏的美意,坚辞了权重位显俸优的东郡太守之职,奏请:“…留为闲官小职,作些宫台烦杂之事…”。可见其为官之境界,心胸之清正。
四是“爱民”:黄香为官,亲民,爱民,为民。公元100年,他彻查了东平和清河郡震惊朝野的妖言冤案,不畏强权,爱惜人命,依法惩办了害群之马,解脱了受株连的近千群众。黄香在主政期间,主张不与民争利。他引用《田令》“商者不农”和《王制》“仕者不耕”的规定,告戒郡府官吏:“吃朝廷俸禄的人,不得与百姓争利”。排除干扰,克服阻力,将郡内外的田园全部赋于农民耕种,国家只向农民纳税。此举,百姓无不拍手叫好。
五是“奉献”:公元109年,魏郡连降暴雨,洪水横溢,农田欠收,发生了严重饥荒。面对此情此景,魏郡太守黄香,拿出自己俸禄,捐献多年所得赏赐,救济灾民。其义举感动了富有之家,纷纷效法黄香,捐献义谷,帮助官府放粮借贷,使受灾民众安全地渡过了灾荒之年。
综观黄香的一生:在家是纯真至爱的孝子,在朝是忧公如家的贤臣,谋政是廉洁爱民的清官。黄香的孝廉思想由孝于忠、移忠于孝、忠孝至廉、孝廉一体。黄香孝廉文化思想的挖掘、传承和发扬,对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和谐,有利于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供稿 湖北省云梦县纪委监察局 左永波 安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