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头蕴藏大道理
——清石园:广西兴安县廉政文化建设缩影
“同学们,‘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这句话出自哪里?”七一前夕,一位中学老师向前来参观清石园的学生们提问。
“我知道,这是金代元好问的句子,意思是有能力的官吏可以经常看到,但能做到公正廉明就非常难了,告诫官吏要做到公正廉明。”一位同学回答道。
据统计,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清石园自5月22日落成以来,接待了大量的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和群众,截至日前,前来参观者已有2万余人。清石园的建设,是打造具有兴安特色廉政教育示范基地的创新举措,丰富和拓展了兴安县新时期廉政教育的领域,为党员干部开展勤政廉政教育和广大群众开展艰苦奋斗教育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同时,也为全国、全区各级领导干部提供了一个廉政教育的好去处。
观奇石之美,陶冶情操 读经典警句,收获启迪
广西兴安县清石园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园内置天然奇石28块。石上镌刻各种有关廉政的格言警句约50句,古今结合,通俗易懂,句句是文学经典,字字是律己恒言。它告诫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务必保持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优秀本质。前来参观者或欣赏奇石之美,或低吟警句。人们不禁感叹奇石的巧夺天工,赞叹清石园的别出心裁。
进入清石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整块天然奇石,它看起来既像骑着一匹骏马的忠诚卫士,又像飞跃于青天的盘龙。
“这块奇石是我们纪委监察局所立,它正面篆刻着“卫士”,表明了县纪委监察局带领全县纪检干部忠实履行‘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的决心,‘厚德载物’意思是要求我们的纪检干部用最美好的品格,最高尚的情操,以宽广深厚的胸怀,好的品行来履行纪检监察工作职责。”4月16日,桂林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王祝广到烈士纪念碑园——兴安县清石园参观时,该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姚兴松向王祝广一行介绍兴安县纪委监察局所立的奇石上的格言警句。
在奇石的背面刻着“公生明,廉生威”。姚兴松介绍说,此名句出自清朝《官箴》中的一段话:“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它告诫党员干部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做到一身正气、勤政务实、清正廉洁。
清石园集教育、观赏、知识于一体,分布在全园各处的28块奇石上,用不同书法类型刻着廉言警句等内容。这一系列主题鲜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系列廉政景观,让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让群众在休闲的环境中体会廉政的深义。
廉政文化浓缩于“奇石”上
兴安县清石园采用园林手法构建,将知识性、教育性和观赏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今,该园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接受廉政教育、弘扬清风正气的重要阵地,也成为广大群众、青少年学生继承革命优良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
7月10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办公厅主任缪佃江一行来到兴安县考察验收该县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的建设情况。在兴安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姚兴松的陪同下,自治区纪委验收组专门来到廉政教育基地——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的清石园进行考察验收。
“小小奇石蕴藏着大道理,兴安县纪委通过清石园廉政教育基地的警示和提醒,使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认清腐败的危害,正确看待和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通过实地考察,缪佃江说,“将廉政文化浓缩、展现于‘奇石’上,这个方式非常新颖、非常独特。”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在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八进”工作基础上,紧紧依托本地红色资源,在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红军堂、老山界等红色旅游线路扎实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营造了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同时,多次邀请开国元勋后代和老红军、老干部到该县讲述红军浴血湘江的革命历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到烈士纪念碑园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廉政教育,切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2007年,红军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被确定为广西桂林市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而清石园建在红军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内,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廉政教育相结合,丰富和拓展了新时期廉政教育的领域,为党员干部开展勤政廉政和广大群众开展艰苦奋斗教育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有效地促进了全县崇廉、学廉、敬廉、讲廉浓厚氛围的形成。(供稿 广西兴安县纪委监察局 闭梅 段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