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劲吹廉花开
——农安县廉政文化建设扫描
吉林省农安县的廉政文化建设,依托黄龙文化的地域优势,深入发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本着“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特”的理念,创新思维,紧抓亮点,突出重点,点面结合,打造了具有农安特色的廉政文化品牌。
加强领导创建廉政文化建设机制
农安县委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为确保廉政文化建设的科学性、长期性和有效性,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
健全领导机制。农安县委成立了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全县宣传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明确责任体系:乡镇、县直各部门单位一把手负总责,纪委书记、纪检组长以及分管领导各负其责,部门各司其职,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密切配合,文化、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的廉政文化建设“大宣教”工作格局。
建立长效机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廉政文化建设近期工作安排、总体目标和长远规划。建立廉政文化工作汇报、情况通报等制度。定期召开由纪检监察、组织、宣传等部门参加的廉政文化建设联席会,及时掌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常抓不懈的长效机制。
完善激励机制。县纪委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中,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制定考核细则,明确评价标准。加强对日常工作的检查指导,年终进行综合考核、量化打分,对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突出特色创作反腐倡廉文学作品
创办反腐倡廉文学季刊《廉政文苑》,主要发表小说、小品、小戏、漫画等反腐倡廉文学作品;自编自排自演反腐倡廉小戏《送礼》、《考试》、《提干》等在乡村、社区演出;创作40多篇激浊扬清的短篇小说,并出版《直击腐败》短篇小说集;创作多部反腐倡廉影视作品:创作《为官者戒》8集电视短剧;创作30集《村中“纪委”》电视文学剧本,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结合“全国优秀法官”农安县法官翟树全事迹,创作《乡村法官》电影剧本;创作《代价》电影剧本。
异彩纷呈丰富廉政文化建设内容
农安县的廉政文化建设,坚持形式和内容并重,灵活多样地开展工作。
坚持讲党课活动。结合社会热点、群众反映焦点、工作当中难点,派专人到全县乡镇和县直部门开展巡回讲课10多年。相继进行软环境建设、《廉政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农村干部廉洁履职若干规定》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课,每年巡回讲课不少于50场次。给各乡镇局下发一把手讲课提纲,要求一把手亲自讲党课。利用县委、县政府的电子信息板、县电视台专栏节目、广场大屏幕,开展反腐倡廉文化宣传。在各部门单位巡回播放《廉政中国》等多部反腐倡廉宣教片。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在县农电局、县法院等一些行政执法部门和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单位,设立廉政文化基地,利用身边的人和事开展教育活动。树立勤廉典型,开展示范教育。通过每年公开处理5起涉软案件进行警示教育。县纪委监察局还与县检察院联合举办“预防职务犯罪图片展”,与县法院举办“反腐倡廉图片展”,全县近千名党员干部参观受教育。
找准载体开展廉政文化活动
农安县把2012年确定为廉政文化建设年,深入推进以“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为内容的系列主题实践活动。
创建示范基地。坚持以点带面,分领域分行业在全县城乡创建了8个廉政文化示范基地、9个廉政文化活动广场、20个廉政文化长廊。依托乡镇村党员活动中心、党员活动室,建设27个廉政文化宣讲堂。近两年举办廉政文化书画展、廉政文化巡回宣讲等60多场次。
扎实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年活动。向全县党员干部发出《廉政公约》,向干部家属发出《家庭助廉倡议书》。开展“诚信守法、廉洁自律”岗位竞赛、“安全生产、廉洁奉公”主题演讲、“廉洁从教,为人师表”评选活动。创建服务型社区、争创服务型窗口单位、评选勤廉家庭、创建清廉型班子,在全社会树立勤廉新风。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农安县的廉政文化建设有影响、有效果,出现了“六多六少”现象:党员干部和睦家庭增多,夫妻间闹矛盾现象减少;农村党员干部务实干事的增多,侵害群众利益现象减少;家长对老师表扬增多,个别老师乱办班、乱收费现象减少;群众评价机关单位办事公平、公正增多,吃拿卡要现象减少;社区干部及群众献爱心的人增多,冷漠无情现象减少;企业中爱岗敬业“干事、干净”人增多,拖拉慵懒、偏亲顾己现象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