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网络文化“大有所为”
为引导和规范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健康发展,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通知表示,部分网络视听节目出现内容低俗、格调低下等问题,今后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将一律先审后播。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已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三次大的科学技术革命。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生活。其中,信息革命尚处于现在进行时,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人类带入了崭新的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的典型特点是信息以网络化的形式覆盖一切领域,不仅使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发生深刻变革,而且从根本上重构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一种新的文化样态——网络文化应时而生。简言之,网络文化就是以网络技术为载体的文化样态。
网络技术本身作为一种技术是价值中立的,如何发挥网络的作用取决于人、取决于网络文化的塑造和引导。网络既可以帮助人们快速获取信息、满足个性化的文化需求,也容易沦为散布虚假信息、扰乱社会视听的工具;网络既可以成为网民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新空间,也容易沦为争名逐利、获取社会资本的名利场;网络既能成为公民言论表达、监督社会、服务社会的新渠道,也容易沦为僭越法律法规、不受约束的绝对“自由王国”;网络既能成为弘扬主旋律文化的思想阵地,也是西方国家推行文化霸权、进行价值观渗透的利器。
网络的“双刃剑”功能使得以网络技术为载体的网络文化也呈现出复杂生态。与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主要有网站文化、论坛文化、游戏文化、博客文化、搜索引擎文化、即时通信文化、微博文化等多种网络文化形式。不同的网络技术平台孕育出的网络文化各有其不同的特质,内容也复杂多样。既有倡导科学精神、宣传科学理论、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主旋律文化,也有内容低俗、格调低下、迎合低级趣味的“三俗”文化;既有彰显个体创造性和独特性的“先锋文化”,也有片面追求标新立异,恶意颠倒是非荣辱、颠覆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恶搞文化”;既有树典型倡新风,宣传“草根”英雄事迹的积极文化,也有捏造事实、恶意炒作、哗众取宠的消极文化。
复杂的网络文化生态要求政府立足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总体布局,把握当前信息通信技术创新变革的历史机遇,利用好、引导好、建设好、管理好网络文化,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生态,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利用好网络文化。当今时代是被互联网“一网打尽”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会交往、民意表达、政治参与的重要平台和工具,必须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文化传播科学知识,及时、系统地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实现政府和社情民意的有效对接。
引导好网络文化。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有效引导。相关网络文化单位要树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的自觉意识,使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正内化为网民的自觉信仰,外化为网民的自觉行动,从而使网络文化沿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建设好网络文化。加强网络文化建设,需要以技术支持、制度创新、内容构成、人才培养四方面为抓手进行。技术支持方面,要积极利用国外取得的先进技术成果,搭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思想文化传播平台,不断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制度创新方面,要不断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网络文化主体的文化行为。内容构成方面,要努力创造适合网络传播、体现时代精神、弘扬真善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内容,发挥网络文化凝聚共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人才培养方面,要有意识培养一批政治素质过硬、道德水准高尚、技术水平高超,并有志于为繁荣发展网络文化贡献力量的优秀人才队伍。
管理好网络文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管理,实现管理的常规化、法制化,做到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形成长效规范的管理机制,使网络文化在能有所为的范围内“大有所为”,杜绝网络文化的“无所不为”。(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 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