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厚厚沃土中
英模人物勤政廉政的感人事迹生动再现,腐败分子身陷囹圄的落魄凄惨就在眼前……记者近日在吉林省廉政教育基地采访时,感受到了反腐倡廉教育展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今年1月教育展开展以来,已有万余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观展览、受教育。
反腐倡廉教育展的成功举办,是吉林省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的又一成果。该省注重将反腐倡廉宣教工作植根于文化沃土之中,借助文化滋养,结出朵朵“廉花”,香飘白山松水。
廉政教育基地全面覆盖
吉林省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成为该省打造廉政教育基地的坚实基础。2011年以来,省纪委、监察厅大力加强廉政教育基地建设,形成了国家级和省级两个梯次、覆盖全省各地区的廉政教育基地网络。
杨靖宇烈士陵园暨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被中央纪委、监察部授予“全国廉政教育基地”称号。基地揭牌后,很快成为全省廉政教育的主要场所,省委组织部已组织1149名公选干部到基地接受廉政教育。
吉林省廉政教育基地展区面积达1500平方米,收集并展出了中央和省委选树的109个勤廉典型、全国和吉林省近年来查处的206个典型案件,相关图片达6800余张,文字资料逾100万字。该基地充分运用人物雕塑、情景再现、环幕电影、幻影成像、电子书、电子留言系统等高科技手段和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效果。在参加基地开展仪式并带头参观展览之后,省委书记孙政才对基地给予高度评价,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将其作为廉政教育的重要平台。
类似的基地还有很多。如,临江县的“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梅河口市的“梅河口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等。
典型示范教育引人入“廉”
“陈书记的事迹真是太感人啦!人都病得不成样子了,还连续5天5夜坚持在抗洪现场组织群众转移……”群众口中的“陈书记”,是被评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的通化市纪委副书记陈丽华。她的先进事迹打动了众人,也成了吉林省开展典型示范教育的重要素材。
吉林省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带动作用,广泛开展典型示范教育,在全省选树勤廉双优典型,教育和鼓舞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勤政为民,达到了通过典型示范教育引人入“廉”的目的。
在去年初召开的“吉林省勤政廉政优秀党员干部”座谈会上,12名勤廉典型向全省党员干部发出倡议书,全省典型示范教育强势启动。当年10月10日,吉林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事迹报告会”举行,3名代表作了生动感人的事迹报告,掀起了典型示范教育的高潮。
岗位廉政教育寓教于“剧”
九台市国税局工作人员张洋日前和记者观看了一台廉政情景短剧汇演,其中一个场景是:司机李某没带身份证,不能办理车辆注册手续,但由于有“熟人”通融,工作人员还是给他开了“绿灯”。
“这个‘工作人员’的所作所为,值得我们引以为戒!”张洋深有感触地说。
记者了解到,像这样旨在加强岗位廉政教育的情景短剧,九台市共编排了435部,组织演出98场次。把岗位廉政教育搬上舞台的不光九台市一家,白山市设计编排了针对工商系统岗位特点的情景剧《老娘泪》和针对国税系统岗位特点的音乐剧《传承》;通化市组织编写岗位廉政教育教案80余个,制作岗位廉政情景案例300余个,拍摄“情景模拟短剧”50余部。
在开展岗位廉政教育过程中,吉林省还注重网络文化元素的运用,充分发挥了网络平台快捷、公开的优势。松原市自主研发了反腐倡廉教育平台,设置了廉政学习测试等教育项目。辽源市利用政务大厅公开平台,对排查出的权力运行风险点、制度规定、优化后的流程、行政事项办理结果等四方面内容予以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廉政文化建设丰富多彩
“品味廉韵清风,聆听圣贤智慧。长春文庙本期国学大讲堂主题是《千字文》中的君子之道……”每逢周五,长春市南关区纪委、监察局都会把这样的信息发送给该区党员领导干部,提醒他们周六去接受廉政教育。依托传统文化特别是国学文化进行廉政教育,已成为南关区的一大特色。
吉林省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全社会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全省建立廉政文化“六进”示范点500余个,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
结合地方文化,四平市借助“二人转之乡”的文化优势,先后创作《清廉局长》等一批廉政文化精品,组织下乡演出100余场次;珲春市打造“边境廉政文化长廊”,用中外闻名的杨泡满族自治乡剪纸艺术展示廉政文化,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密江乡朝鲜族洞箫艺术反映廉政文化,有效地将廉政文化与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
吉林省还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省纪委、监察厅精心打造“浪淘沙”品牌丛书、期刊和网站等自办媒体,策划了“勤廉典型先进事迹”等多个专题、专栏,营造了崇廉尚廉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