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打造六大教育基地努力增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效果
近年来,河南三门峡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惩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充分发挥反腐倡廉教育的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手段、完善教育设施,着力打造廉政示范教育基地、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基地、反腐倡廉理论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网络廉政教育基地,加强对党员干部进行反腐倡廉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促进了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是精心打造廉政示范教育基地。以西周时期著名政治家、“廉政始祖”召公纪念地——甘棠苑为依托,精心打造廉政示范教育基地,对广大党员干部开展艰苦奋斗、党风党纪、正面典型示范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基地投入50余万元、占地20余亩,以反腐倡廉教育为主题,由室外景观、室内展厅组成,能同时组织200人以上人员接受教育。室内设置有古代厅、现代厅、阅览厅、电化放映厅,古代厅有廉吏篇、贪吏篇、古代廉吏制度与思想文化三个部分,现代厅有决策篇、榜样篇、正气篇、惩治篇、学习篇、国际篇六个部分;室外设有古代三门峡十大廉吏和贪官壁画、“廉政始祖”召公雕像、清风亭、静心桥、廉政文化长廊等廉政景观。为发挥好基地示范教育功能,用好、用足、用透教育资源,自2007年基地建成开放以来,市纪委监察局积极开展经常性的反腐倡廉教育活动,特别是在重要纪念日、节假日以及领导干部任前谈话等有特殊意义的机会,组织党员干部到基地开展专题教育活动,为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有效预防和遏止腐败问题发生,促进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社会氛围的形成提供了较好平台。目前,已开展教育活动50多次,参观学习人员3万余人次,仅在去年开展的全市“廉政建设年”活动中,就有460个单位1.5万余名党员干部到市廉政教育基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有效地发挥了典型示范引导作用。 2008年,市廉政教育基地被省纪委命名为首批12个省级廉政教育基地之一。
二是精心打造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基地。以刘少奇旧居(刘少奇同志撰写《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地方)等特有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通过修整完善,精心布展,精心打造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特色教育基地。基地分为“党性考验”、“党性修养”、“党性展示”、“党性锻炼”四个展室,充分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清正廉洁的光辉形象,宣传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全市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了有效载体,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接受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廉政文化熏陶的重要场所。为增强教育效果,旧居通过实物、图片、模型、绘画、雕塑等多种形式以及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进一步提高了党风党纪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5月22日,刘少奇旧居被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命名为首批“全省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基地”,并于6月17日,举行了命名揭牌仪式。截至目前,基地已接待来自省、市、县各单位组织的参观学习团体345余个,接待社会各界干部群众47560人次,在反腐倡廉尤其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精心打造反腐倡廉理论教育基地。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为依托,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在反腐倡廉教育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精心打造反腐倡廉理论教育基地。一是以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为主要教育对象,将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党校主体班次和组织部门干部培训、教育计划之中,通过集中授课、专题辅导、理论研讨等形式,分期分批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反腐倡廉理论、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纪条规和国情形势等方面的教育,尤其对新提拔的县处级领导干部集中开展廉政培训,促使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精神境界、道德修养和廉政意识,做到清正廉洁。二是在坚持对领导干部进行长期的一般性教育的基础上,将反腐倡廉的经常性教育与各阶段的主题教育相结合,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三是充分发挥党校和行政学院在党建理论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反腐倡廉建设重点工作等方面,每年确定几项重点课题,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为各级党委、政府、纪检监察机关在反腐倡廉工作决策中提供依据和参考。
四是精心打造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依托,结合实际,突出实效,积极创新载体,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精心打造各具特色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努力增强廉政教育效果。湖滨区在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进程中,创新性地把传统国学诗词、楹联文化与书法、雕刻艺术结合起来,将廉政楹联、诗词或书写成书法作品,或雕刻成廉政碑刻,悬挂、放置在景区、机关、社区、农村、企业,这种变廉政文化单一的说教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综合廉政文化艺术,增强了廉政文化的感染力和教育的针对性。近年来,该区纪委先后举办了“香山红叶杯”、“召公杯”两届全国廉政诗词楹联大奖赛和“讲道德、论修养”全国楹联大奖赛,并将获奖和入选作品辑录成书,赠送给党员领导干部阅读。与此同时建成了高标准的廉政楹联文化机关20余个,景区2个,学校3所,农村大院、社区30余个。义马市将廉政文化的内涵寓于丰富多彩的有形载体之中,依托市区公园建成二十四廉吏园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该景点由24本青石雕琢“大书”组成。“书”的左页刻绘着包拯、海瑞、范仲淹等24位我国古代著名的清官廉吏的画像及生平事迹,右页辅之其本人流传千古的名言警句,使广大群众尤其党员干部在观文赏景中咏廉思洁,营造了浓厚的崇廉尚廉氛围。灵宝市充分发挥老子在函谷关编撰《道德经》这一特色文化资源,积极挖掘提炼《道德经》的思想精髓,在国家级“AAA”景区—函谷关,投资20万元建成修德养廉教育馆。该馆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分“‘道德经’勤政廉政格言”、“领导人论党风廉政建设”、“中外名人论道德修养”、“灵宝古代廉吏故事”四个部分,布置版面41块,运用直观的图文素材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教育,充分发挥特色人文资源的教育阵地作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廉政文化教育,目前已接待80批次27000余人。
五是精心打造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以监狱、看守所、法庭等为依托,精心打造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有组织、有计划地分期分批让党员干部通过听取典型案例剖析、违法人员忏悔,参观服刑人员改造场所,组织座谈等形式,使党员干部受到警示、告诫、提醒教育。2002年,市检察院和三门峡监狱联合筹建成立了全省首家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对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形象生动的警示教育,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对职务罪犯的教育改造,而且为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课堂。基地以全市党政机关、司法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的国家工作人员,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公职人员为开展警示教育重点,坚持每季度组织一次教育活动。采取“听、看、讲、议”的形式,“听”,就是听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现身说法,了解其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危害、教训及悔罪改造态度;“看”,就是看服刑人员劳动、生活、学习场所,改造的基本情况资料;“讲”,就是邀请有关领导和专门人员做廉政建设、法制教育报告;“议”,就是讨论职务犯罪的社会危害、预防途径和自己的感受。近年来,共有 130个单位5万余人次到基地接受教育。
六是精心打造网络廉政教育基地。以互联网等现代传媒为依托,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快捷的资源优势,精心打造网络廉政教育基地,通过积极引导、有效管理,着力发挥网络的正面效用,实现了反腐倡廉建设与网络运用的良性互动。一是积极运用网络载体进行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抢占网络文化的制高点。于2003年建成了“三门峡廉政网”,2005年底创建了“三门峡廉政文化网”及6个县(市)区廉政文化网,并与“监察部网站”、国内39家市级以上纪检监察网站实现了链接。网站开设了“正反典型”、“警钟长鸣”、“廉政文化六进入”、“廉政书画”、“廉政公文导航”和举报信箱等栏目,各栏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融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为反腐倡廉宣教工作拓展了新视野、增添了新活力,为广大用户特别是各级纪检监察干部工作学习提供了便利和交流平台。网站开通以来,三门峡廉政文化网稳居百度搜索前三,两网浏览量从370万人次激增至1790万人次,4月份,三门峡廉政网和三门峡廉政文化网,被中纪委、中央外宣办评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优秀互联网站”。二是探索创新廉政网络舆情机制,积极搭建舆论监督新平台。安排专人及时收集网上刊发的与本地有关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政风行风等信息,经过综合分析、精心筛选,在第一时间编印《廉政网络舆情》直报委局主要领导批阅。按照主要领导批示,分管领导立即组织机关相关室或相关部门迅速核查,处理后将结果在该网站进行跟贴回复。今年以来,共筛选排查违纪违法线索5个,立案调查3件,澄清是非2起。同时,聘请100名廉情信息员、29名反腐倡廉评论员,围绕反腐倡廉工作重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敏感话题,撰写发表评论文章,引导舆论。在人民网、新华网,大河网等重要网站发表评论文章76篇,被省纪委采用24篇。三是建立全市反腐倡廉宣传网络系统,增强工作合力。通过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黄河农网”开设“反腐倡廉视频窗口”,在乡镇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大厅建立“反腐倡廉电话语音查询系统”等途径,进一步拓宽反腐倡廉网络宣传教育渠道,增强了反腐倡廉网络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使六大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廉政教育功能,确保反腐倡廉教育活动取得实效,三门峡市针对教育基地建设,不断加强相关配套制度建设,积极构建长效机制。一是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三门峡市纪委定期召开基地共建单位联席会议,及时掌握面上接受教育情况,了解党员干部对基地建设的意见,提出解决问题和充实基地设施的措施办法。二是建立健全基地管理制度。要求各基地管理部门,结合党风廉政教育要求,不断制定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教育形式,更新内容,搞好维护,切实提高教育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三是建立定期组织参观制度。要求各地、各单位结合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和本单位实际,把组织开展参观学习活动作为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具体措施,定期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及党员干部参观廉政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