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太阳峪
这次旅行的目的地是一个叫太阳峪的村子。我想,太阳峪一定与太阳有关,一定会有太阳的气息、太阳的颜色、太阳的味道,要不怎么叫太阳峪呢?
我们从潘家口水库大坝码头上船,途径百里画廊、水下长城,奔太阳峪方向。沿途的风景真可谓美不胜收。一处处陡峭的悬崖,一面面突兀的峭壁,使人感到了大自然的力量,不用鬼斧神工是无法形容这些自然天成、气势恢宏之美的。
山头上绿树掩映下的几处孤零零的城楼,仿佛一个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在讲述着一段段或威武雄壮或凄惨悲凉的故事。从两岸山坡延伸到水边的两段残破不堪的城墙让人不难想象,水下会有一截或完好或破败的墙体。
一个多小时后,游船在一个狭小的水道拐了两个急弯到了一个小小的码头,太阳峪到了。
这是一条狭长的山谷。沿着山谷前行不远,眼前顿时开阔了很多。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汪面积不大却清澈晶莹的湖水,当地人叫它“月亮湖”。我一看,可不是!它的轮廓真的像一弯新月。我向一位村民打听这是不是因形象而得名,他说,这是原因之一,最关键的是与太阳峪有日月同辉、阴阳和谐之意。呵,这真是群众的无穷智慧啊!
“那为什么叫太阳峪?”我追问。
村子原名叫“炭窑峪”。因山上木材丰富、木质好,专为清皇宫烧制上等的木炭。皇宫选派来此地建窑烧炭的皇族后裔,后兴旺成村落,也因此得村名。随着清王朝的灭亡,炭窑峪村民守着贫瘠的山坡地,靠打鱼过着贫苦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炭窑峪村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救助。当时,《东方红》这首歌红遍全国,也同样照亮了炭窑峪村民的生活,“东方红,太阳升”这句歌词更是唱到了村民的心坎上。于是,有人提议把“炭窑峪”改为“太阳峪”,一是谐音,二是表达了村民对新生活的憧憬。
环顾四周,只见这个小山村在群山环抱中,如襁褓中的婴儿。青砖、红瓦、白墙与周围的群山会同小村路边流淌的泉水,形成了一幅鲜活的山水画。听村民讲,过去周围都是杂草丛生的荒山。党的富民政策鼓励农民开发荒山,他们就在山坡上植上了栗树、梨树、核桃树等经济苗木,村民们真正可以向荒山要效益了,并走上了致富之路。特别是近几年,县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使太阳峪村不但被周边的县区所熟知,还吸引了其他省市乃至国际友人的目光。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山间清新充满栗香的空气,不禁陶醉,这不就是太阳的气息吗?
不管走在村中街道上,还是坐在村民的院落里,满眼都是一个“绿”字。这种绿,不是墨绿那样凝重,也不是浅绿那样轻浮,是一种鲜活的、充满了希望的绿,看了叫人踏实而振奋的绿。我想,也正是这种绿使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由穷变富。是什么力量使这绿具有这般魔力?太阳!只有太阳才具有这样神奇的能量,那么这绿就应该是太阳所赋予的独特的颜色。
中午,好客的村民端上了地道的农家饭菜招待我们。有黄澄澄的小米饭,松软香甜的红薯干、南瓜干,松蘑炖柴鸡、家常水豆腐、香椿拌豆腐、炒柴鸡蛋、咸鸭蛋等等,这些美味佳肴的原料都是村里自产的,纯天然,无污染。我品尝着这些农家菜,有一种不同寻常的感觉:荤菜喷香而不油腻,素菜清爽而不寡味。饭食更是带着大自然的芳香、透着山野纯朴的味道。我想这样丰富的味道也应该是太阳的味道。
我终于明白,这个地方为什么叫太阳峪了!(艾荣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