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向未来——新疆昌吉州、于田县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综述
“住在天山脚下,看到山水连成一片的时候,我就觉得,我的祖国也好,我的家乡也好,一切都是那么的伟大。这个活动更加增强了我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心。”这是来自阜康市第一中学的选手李岩朗诵的赞美家乡阜康天池的诗歌。
6月中旬,由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党委宣传部、州主题教育办公室主办的 “爱党、爱祖国、爱家乡”诗歌朗诵比赛复赛在昌吉市举行。主题教育活动贴近群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亮点频现。参与选手中年龄最小的14岁,年龄最大的76岁。
知党史,唱红歌,各族群众感念祖国恩情
今年以来,昌吉州精心设计主题教育载体,各项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百本红书知党史、百首红歌颂祖国、百场报告鼓干劲、百场活动聚民心、百名典型树旗帜、千人宣讲强信念等活动,吸引了各族干部群众广泛参与,陶冶了情操,凝聚了人心。
6月13日上午,共产党“三史”专题报告会在州委党校举行。州委书记李学军说:“学习党史,是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重要途径;学习党史,有助于全州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解放思想。我们要明确‘科学跨越、富民强州’的发展主题和‘三个率先’的奋斗目标,抢抓机遇,科学跨越,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阜康市利用阿肯弹唱这一哈萨克族牧民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组织全市6个乡镇的30名哈萨克族老党员,组成了党员阿肯弹唱队,用阿肯弹唱的方式,将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惠民政策传达给农牧民群众。“新疆精神是什么?”“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这12个字要记牢。”这一问一答的方式,不仅牧民愿意学,听得懂,还记得住。
玛纳斯县巡回宣讲组开展“感恩党的温暖 共建宜居凤城”宣讲。连日来,宣讲组走遍了全县每一个乡镇,走入村民家中,用朴实的语言打动了每一名群众。
包家店镇冬麦地村党支部书记赵俊基说:“听完宣讲,我们感到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党的恩情比天还大,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也更加坚定。”
用心,用情,不断增强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
和田地区于田县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早协调、早规划、早部署,以活动促发展,努力扩大宣传层面,增强影响力、感染力;深入学生层面,培养爱家建家意识;发挥典型层面,注重用身边典型宣传教育;突出宣讲层面,提升觉悟、共叙新篇;抓好舞台层面,营造共建浓厚氛围。他们从这五个层面全力打造主题教育活动新亮点,拉长主题教育活动“链条”,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先拜巴扎镇致富能手纪国印与维吾尔族农民买吐地·买吐肉孜结成帮学对子。纪国印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向他宣传党的富民政策,手把手教技术。买吐地·买吐肉孜种的10亩红枣去年收入达到8万元,以前从来没有这么好的收成。
“这样搞教育,我们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大家非常欢迎。”买吐地·买吐肉孜高兴地说。
于田县委、县政府注重发挥学校育人的“阵地”作用,在各级各类学校大力开展主题教育进课堂活动,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他们积极开展“读爱国书刊、唱爱国歌曲、看爱国影片”活动,举办爱祖国爱家乡读后感、观后感作文比赛,组织全县各族学生开展“民汉学生结对子”融情教育活动、“童心向党”歌咏比赛等系列活动,提高各族学生之间的团结意识,培养爱家建家意识。
于田县注重挖掘身边的典型,弘扬他们身上特有的“团结、奉献、踏实肯干、不畏艰难”的精神,凝心聚力共创美好明天。
10多年前,东北伊春市汉族姑娘宋柏艳嫁给维吾尔族小伙买买提明。结婚后,她来到于田县偏远的兰干乡阿热村小学当了一名“双语”教师。现在她已经教出了500多名维吾尔族学生,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撒播在了孩子们的心中,被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我要在这里扎根一辈子,为于田农村的教育事业奉献一生。”宋柏艳说。
芒来西汗在先拜巴扎镇政府的支持下,办起了一个地毯厂、一个刺绣店。近几年,她先后帮助214名农村贫困妇女走上了致富路。她说:“一个人富了不算富。今后我要带领更多的姐妹致富,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戴岚 韩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