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重新开馆
□本报记者/赵乃林 文/摄
巩天民用过的相机,沈阳抗日“爱国小组”曾用它收集过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罪证材料。 80年过去了,现在,这部充满传奇色彩的相机就静静地摆放在展柜里,把历史又拉到了近前。
经过8个月的调展工作,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昨日正式重新对外开馆。沈阳文物古迹博览中心负责人刘长江告诉记者,工作人员查阅了大量资料,对中共满洲省委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的整理研究,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展览内容,展陈面积由原有的270平方米增至320平方米,增加了我党沈阳地区早期建党领导人韩乐然等内容,展览图片及文物都有所增加。
收集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罪证材料的取证相机首次对外展出。巩天民是沈阳建立中共党组织时第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之一。 1932年,国联通过决议,决定派以英国人李顿为团长的国联调查团来东北,对日本的野蛮行径作实地调查。巩天民得此消息后,立即在刘仲明家里召集紧急会议,商量如何利用这一时机揭露日军侵略罪行。之后,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四处搜集材料。在40天的时间里,负责保管文件的爱国人士下班时将日军给伪省政府的命令偷偷带出来连夜拍照;巩天民利用自己商会负责人的身份,冒险夜入商会,找出伪市政府函谢商会派人参加“庆祝建立满洲国”游行“送赏金千元”的原函;他们还利用黑夜偷揭布告,秘拍机要军事照片。其后,他们将这些材料整理装订成册,并译成英文,黑缎子封面上绣着“Truth”(真实)二字,小组成员都签上了自己的真名实姓。因为怕正本被日伪抄查,他们又搞了一个副本深埋地下。 1932年10月,《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发表后,给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被动局面。
巩天民的这部相机,已经成为这段历史最为重要的见证之一。
在重新布展的展柜里,记者还看到了很多珍贵文物。有中共满洲省委第一任书记陈为人用过的皮包、地图册;有刘少奇穿过的中山装、布鞋,系过的腰带;有我党早期党员杨志云用过的烟斗、印章、铜钱等,这些物品当年曾是从事革命活动用来秘密联络的信物。还有沈阳第一位女共产党员张光奇用过的毛毯、皮箱、闹钟;有抗联战士用过的武器、民用品及生活用品等。
张光奇的肖像照也是首次展出。1925年9月初,中共奉天支部正式成立。 1926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团员转党员的指示,共青团员张光奇等人转为中共党员,张光奇由此成为沈阳第一位女共产党员。 1928年3月,中共满洲省委调张光奇到省委机关担任秘书工作,她白天以外出教书作掩护,夜深人静时抄写党的文件,刻印省委办的《工农兵》刊物。 1929年2月,组织决定调她离开机关,当秘密交通员,以她家作为中共满洲省委的交通站。在白色恐怖严重的奉天,有的党组织遭到了破坏,而她这个交通站始终未被敌人发现,使党的指示及时得到传达,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她的任务。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遭到破坏,张光奇与党失去了联系。 1990年3月2日,张光奇因病辞世,终年82岁。
刘长江介绍,此次调展,根据新的研究成果和新发现的史料对原有展览内容进行了充实和调整,在主要人物介绍方面充实了细节;在展陈手法上,突出展现精彩感人的内涵,摆脱史料简单罗列的情况;在展览定位上,面向青少年和市民百姓,通俗易懂。
昨日是重新开馆首日,纪念馆迎来了千名参观者。一位大学生说,看过展览,更激发了他对革命先辈的无限缅怀与崇敬,年轻一代要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历史重任,去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记者 赵乃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