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记者探访延安感受革命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16日邀请来自近30家中外媒体的记者走进革命圣地延安。
随记者前往延安的中央外宣办一局副局长华清表示,延安的采访活动将为中外媒体深入了解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的干部培养体系提供宝贵契机。
延安曾是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中枢。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下午3时许,记者们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始建于1950年的纪念馆如今已经修葺一新,“延安革命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和镰刀、锤头组成的中国共产党党徽在近两层楼高的拱形大门上显得格外醒目。在导游讲解的同时,有的记者用摄像机镜头对准了来往的游客,有的则开始做笔记。
在参观完中共中央在陕北13年活动示意图和一些从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时期遗留下来的展品后,日本《东京新闻》的记者渡部圭把镜头对准了毛泽东曾经用过的一张小炕桌。
“这样的展览能让我从一个不同的角度了解中国共产党。”渡部圭说。
同这名日本记者一样,许多记者对这个小炕桌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1936年2月初红军东征前夕,正是在这张小炕桌上,毛泽东写下了著名诗作《沁园春·雪》。
“这是著名战地记者埃德加·斯诺当时为毛主席拍摄的,也是毛主席最喜欢的照片之一。”导游边说边向缓缓前行的记者们示意。
一名手拿长枪短炮的中国摄影记者则对贺龙的武器情有独钟。在一个成列有贺龙在担任八路军120师师长时用过的手枪和照相机的玻璃展柜旁,他用不同的相机拍了十几幅照片。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等人民武装力量,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分兵发动群众,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辟了许多大块的抗日根据地,敌后战场逐步上升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记者们仔细地听着导游的讲解。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陕甘宁边区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屯垦在南泥湾的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导游如此解说南泥湾精神。
在仔细听导游讲解的同时,记者们还通过场景复原和多媒体演示等现代手段了解延安人民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和上世纪30年代延安旧貌。
随后,记者们前往担任培养中共领导干部的延安干部学院参观,并与学院领导进行了互动。
“学校学校培训干部的实效如何体现?课堂上有没有讨论实际问题?”记者抛出的问题都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我们要让学员做到历史跟现实对接,理论跟实践对接。我们不仅是要讲历史,还要为学员拿出针对现实的药方……”延安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陈燕楠强调。
他说,学院的培训为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和道德修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庆祝建党90周年,中共中央外宣办讲组织举办一系列专题新闻发布和采访活动。此前,外宣办曾组织中外记者采访国家档案局,并邀请中央党史研究室等有关部门出席新闻发布会。(记者 田野 周而捷 梁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