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最高理想的体现
——《共产党宣言》导读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在我国革命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特殊的重要作用。许多知识青年由于受到该书的强烈影响,满腔热血奔赴革命前线,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作出重要贡献。
一、历史背景
《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受1847年11月召开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起草的大会宣言。1848年2月出版,马克思时年30岁,恩格斯时年28岁。《宣言》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宣言》的发表,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一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1765年瓦特发明蒸汽机,以此为标志的技术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十九世纪30、40年代,英、法、德等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已经由工场手工业阶段过渡到机器大工业阶段。二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日益尖锐化。主要表现为1825年、1836年、1847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造成了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和劳动人民的深重灾难。三是工人阶级革命运动空前发展。主要是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至1848年英国工人掀起的宪章运动,1844年6月法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三次工人阶级运动具有明显的政治性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二、思想来源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已有的思想资料出发,在继承前人已取得的思想成果基础上的创新。主要继承的思想成果有:德国的古典哲学,主要代表人物是黑格尔(1770-1831)和费尔巴哈(1804-1872);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1723-1790)和大卫·李嘉图(1770-1823);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圣西门(1760-1825)、博立叶(1772-1837)、欧文(1771-1858)。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些先进思想家的思想成果进行了继承和根本改造,从而创立了全新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
三、贯穿全书的基本思想
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此时马克思已逝世)中指出:“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个基本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这一“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表述。其要点有三:(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四、主要内容
《宣言》全文共分四章。正文前边有一篇引言和七篇序言。引言说明了《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目的。《宣言》开篇指出:“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欧洲一切反动势力都为反对这个幽灵而联合起来了。”为此,“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时候了。”
第一章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基本阶级——资产者与无产者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的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这章的内容可归纳为三个问题和一个结论。(1)阶级斗争问题。《宣言》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2)资产阶级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过程。《宣言》指出:“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创造了强大的生产力”,“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资产阶级创造了巨大的城市”,“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开拓了世界市场”,“按照自己的面貌创造出一个世界”。“但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已经无法适应庞大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需要,“资本主义社会周期性的商业危机,”“造成生产过剩”的社会大灾难大倒退。(3)无产阶级的产生和斗争过程及其历史使命。《宣言》指出:“随着资本的发展,无产者即现代工人也在发展。”“无产者”社会地位低下,生活贫困,“工人变成机器的单纯附属品”,工人“象士兵一样组织起来,成为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指出“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的革命阶级。”“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整个上层建筑,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4)结论。《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第二章阐明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纲领,彻底批判了各种诬蔑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谬论,论述了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这一章主要讲了三个问题。(1)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纲领。《宣言》首先阐明了共产党的阶级性,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同时又指出了共产党的先进性,指出“共产党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共产党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共产党人的主张就是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消灭资产阶级所有制”。(2)批判了反动派诬蔑和攻击共产党人的种种谬论。(3)论析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远大目标。《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恩格斯后来认为这一论述是共产党人最高理想的集中表达。
第三章主要是批判当时各种假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深刻分析了各种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条件和历史条件,指出它们的阶级实质和危害,批判了他们的错误观点和反动观点。《宣言》把当时非马克思主义的各种社会主义流派分为三类进行批判。(1)反动的社会主义。包括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和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因为它们主张把社会拉向倒退。(2)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这是一种社会改良主义。(3)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宣言》通过对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批判,不仅阐明了真假社会主义的原则界限,从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用科学的革命理论武装了无产阶级,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第四章主要讲共产党的策略原则。共产党要取得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不仅要制定正确的理论纲领,确定正确的革命道路,而且还必须有正确的斗争策略。全章讲了三个问题。(1)坚持不断革命,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及时推进到社会主义革命,使资产阶级革命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宣言》指出:“共产党人把自己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德国。”“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只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序幕”。(2)建立广泛统一战线。《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3)全书的总结。阐明了共产党的最终目的和怎样实现这个目的。共产党的目的就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宣言》指出:“他们的目的只有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体现了共产党人气势磅礴的远大胸怀。最后,《宣言》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共同奋斗。
五、伟大意义
《宣言》的出版,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一是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发展为科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二是开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纪元,国际工人运动由自发运动开始向自觉运动的转变。三是为世界各国共产党人奠定了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基础,立志为实现人类最美好的事业——共产主义而奋斗。(作者 徐鸿武 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