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宽书法与廉政文化
张德宽,曾任中国监察杂志社副总编、国风杂志主编、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中直分会理事,国风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多年从事廉政文化研究,曾根据尉健行同志要研究古代吏治的指示,出版专著《廉政粹语》时任监察部部长曹庆泽作序。出版《史林正气集》中央纪委原副书记徐青同志作序。
知书、识印、善画、通摄影。早年从事油画创作。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从师于白雪石、梁树年、王同仁等著名画家。1972年创作的油画《上党课》入选全军美术展览,作品被通信兵陈列馆收藏。近几十年致力于书法、国画创作,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获全军全国各项大奖并被中南海和数十个国家收藏,编入几十部大型画册。其名字载入《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大辞典》等十几种辞书。多年来其书画作品以监察部名义赠送泰国、埃及、法国、日本等国。1994年书法作品获全军书法展金奖。1995全国书法展览铜奖。1995年以来多次入选中直和国家级书法大展。其间有数百书法作品或题字发表于《人民日报》、《书法报》、《中国青年》、《中国文化报》、《中国监察》、《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十几家报刊发表。书画作品载《中国当代名联墨迹荟萃》、《华人书画名家精品展作品集》、《书画名家精品荟萃》。《检察日报》、《中华博览》、《新世纪人才》等报刊专栏介绍其书画艺术。
我喜欢研究古代廉吏的文章,尤其是对联, 这些对联浓缩了官员的执政理念、抱负,说是宣言也好,告示也罢,总之是将自己的施政主张公之于众,让大家监督。根据多年积累,我写成《倡廉楹帖选》书法集。中央纪委领导十分赞同、支持,中央纪委副书记黄树贤为本书作序,他写道“德宽同志将廉政楹联选编成集,并予以书法创作,体现了廉政思想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中央纪委副书记李玉赋为本书题词:“修从政之德,存浩然之气。” 目前,书稿已由中国方正出版社付梓出版。在《倡廉楹帖选》中,我将对联分为十部分:一、官箴,二、尚节,三、勤政,四、谋治,五、针砭,六、清正,七、守廉,八、民生,九、史鉴 ,十、感怀。从这里看出我国古代廉政文化中,不仅蕴含着大量的为政道德理念,也倡导实现道德约束方式和道德修养的途径。
我国廉政文化博大精深,而政德是廉政文化的核心,其思想内涵丰富。从道德规范意义上说,政德包括一般德政的要求,其中不仅包括对一般官吏的道德要求,也包括对帝王的道德品性的制约条款。如:克明俊德、以民为本、立身惟正、明道善策、举贤任能、教而后刑等等。按照中国的文化传统,人格上的内圣外王是官员阶层普遍追求,“人皆可以尽舜尧”,而“修齐治平”则成为走仕途之人,实现个人价值的道德准绳。翻阅我国历史的文化典籍,关于官员道德修养,无论是对帝王的忠诚,还是对百姓的体恤,抑或是官员自身境界的升华,廉守自律,清正廉洁方面的说教、警句、格言比比皆是,对官员的道德规范已形成了日臻完善的体系。
说起廉政文化和书法的关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儒家出身的官吏,大都喜欢书法,毛笔是古代官吏的书写工具,他们将自身感悟及其警句、格言书写于门堂书舍,再平常不过。他们热爱书法,心理要求转化为生活习惯,一日不临池就郁悒寡欢。写字对于廉吏们,不仅是飞逝岁月的印记,通向古贤艺术殿堂的大道,而且是记录情绪流动的符号,潜心染翰,如醉如痴,忘却世声喧嚣、世事纷繁。而更高层次的修史论著者,则记录历朝历代荣辱沉浮、盛衰兴亡,殚精竭虑,呕心而成。他们的书丹,具有髙度的思想性、艺术性,可观、可赏、可读,联想悟道,益智树德。写书法的欢愉,语言文字殊难讲述。唯经亲身经历者,才可以回味无穷,乐此不疲。
我对求书者,无论条幅、中堂、对联,乐于奉送,皆以做人之理、为官之道,养生之法赠与,作为人生一件幸事。朋友约我一幅字: “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他说准备挂在新装修的客厅里。这是我应数十位朋友之求,书写此联。看来,大多从政者,都想以此作为座右铭,希冀自己,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党。
朱光潜先生云“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作为新世纪的官员们,也应学习古代廉吏崇德重义、胸怀天下、爱国爱民、清正廉明、质朴简约、修身自律,见贤思齐,三省吾身等等。如果真能像郑板桥的一首题画诗所说,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若能从萧萧风声中,听出百姓的疾苦和呐喊,那么,为官行政者就必然忧其民苦,宵衣旰食,勤政廉洁,远离腐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