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龙潭河村:全国文明村背后的“清廉密码”
【清廉网】(吴顶)青山叠翠,溪水潺潺;千亩茶园,绿意盎然;道路干净整洁,屋舍错落有致……初夏时节,走进英山县金家铺镇龙潭河村,一幅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的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
图为英山县金家铺镇龙潭河村
“我们村是红二十七军的组建地,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称号,并连续5届蝉联。同时,我们还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等‘国字号’名片,现在也是全县的清廉村居示范村。”村支书金华丽说起村里的这些荣誉,言语间满是自豪。
班子清廉正气足
“一个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村两委班子能够起到鼓斗志、聚人心、淳民风、促共富的作用。”去年村两委换届后,金家铺镇纪委第一时间通过集体廉政谈话、警示教育、讲廉政党课、建立廉政档案等方式,对新任村干部划红线、吹廉风、打好“预防针”。
“我们村两委班子成员签订了‘五不’(不承建本村工程项目,不入股本村发包工程项目,不违规承包本村的集体资源,不利用职权为他人承建本村工程、承包本村资源提供便利,不收受本村项目承建人、资源承包人的礼品礼金)廉洁承诺,并接受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民的监督。”换届“一肩挑”后,村支书金华丽就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定下“规矩”。
镇纪委督促村“两委”班子严格自律的同时,加强对村监委会履职的日常管理,通过召开例会、听取汇报、实地走访、台账抽查等方式,做好业务辅导和工作指导,切实提升村级监督效能。
班子廉不廉,村民最有发言权。“村干部作风好、过得硬、干劲足,村容村貌大变样,群众日子真是越过越好。”该县纪委监委干部在龙潭河村走访时,80多岁的冯大爷翘起大拇指由衷赞叹道。
村务清爽群众赞
“在我们村,村里修路、发展产业、落实政策等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均由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并且都在公开栏公示,我们群众都清楚明白。”龙潭河村二组村民龚文清站在村务公开栏前,为村里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点赞。
图为龙潭河村千亩高效生态观光茶园
针对农村“微权微腐”特点,龙潭河村从人、财、物三方面着手,对村级重大事项决策、项目管理、集体资产资源处置等村级“小微权力”公共事项进行规范,对村干部权责清单进行细化,明确村干部的职责分工,充分利用“小微权力”运行流程、阳光村务公告栏、微信群进行公开公示,全面接受村民的监督。同时,村级“三资”管理由第三方代理记账,资金全程留痕可追溯,将村两委及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晒在“阳光”下,关进“笼子”里。
在共商发展路子时,村“两委”班子坚持问计于民,遍访全村群众,收集村级发展意见和建议,最终确定了“发展茶叶种植,以茶兴旅、以旅兴茶”的产业发展思路。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龙头企业,发展高效生态观光茶园。村民们不仅可以拿到土地流转的租金,还可以在这里务工,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廉洁文化润无声
“接受监督讲清亷,我们都是服务员,办亊群众心有底,莫空谈!”近日,在龙潭河村的百姓舞台上,几位村民敲锣打鼓、神采奕奕,自编自导的方言“三句半”——《清廉村居好》,乡土味、接地气的表演,台下观众掌声阵阵、叫好不断。
图为该村文艺宣传队以文艺形式开展纪法宣传
“村里组建了文艺宣传队,以‘三句半’、鼓书、小品等文艺形式,开展普纪普法教育,讲述身边的好人好事,党员群众愿意看、听得懂、记得住、学得进。”金家铺镇党委书记邬鹏程说道。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龙潭河村建成廉洁文化长廊,把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廉言警句、墙绘壁画、家风家训、村规民约等廉洁元素巧妙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中,既美化了村居环境,也提升了品质,营造了“人人知廉、人人崇廉、人人倡廉”的浓厚氛围。
同时,该村还常态化开展“十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妇”等系列评选表彰,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充分发挥道德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作用,整治农村陈规陋习,倡导文明乡风。
“龙潭河村是英山县打造清廉村居示范点的一个缩影。”该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要将清廉村居建设与乡村振兴、推进基层治理等工作相结合,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清廉村居建设在全县全面铺开,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