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治村 致富道路越走越宽
【清廉网】3月22日,农历二月二十,是余姚市黄家埠镇五车堰村的集市日,一大早,村农贸市场人头攒动。“过去市场外占道摆摊的多,市场里冷冷清清。现在好啊,外面整治了,里面也改造提升了,生意一下就好了!”说起眼前的变化,水产摊沈大哥连连“点赞”。
作为村里提高经营性收入、改善村容村貌的重要工作,几个月前五车堰村对这个“老大难”市场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整治。环境服务上去了,摊主们自然愿意多交费。整治后,村里对摊位进行了新一轮公开招标,招标收入37.8万元,比上一轮增加收入超15万元。昔日村集体的“负担”逐步变成鼓钱袋的“财富”,类似情况在五车堰村比比皆是。致富路子越走越宽的背后,是村班子一步一个脚印踏出来的治村“廉道”。
作风务实较真 树好村干部的清正形象
“干部躲着老百姓,干群怎能心贴心?”2020年底,王松权上任后,给新调整的村班子定了个规矩:每天都要花一定时间到村里走走,用脚丈量、用心走访,了解最真实的村情民意。亲而有度,清而有为,他更是常将“清廉”二字挂嘴边,还结合村干部工作特点总结出“工作日一杯酒有否违章、拆违建一包烟有否破纪、补助款一桩事有否草率”等“六个一”准则,提醒自己和其他村干部时刻对照自查,严守纪律底线。
王松权到村没多久就关注到村里草皮种植泛滥的现象:不少村民为获取更多利益,把农田流转给了外来草皮种植户,草皮一年铲几茬,带走厚厚一层泥土。十几年下来,种草皮的田块深陷了下去,不仅导致农田肥力流失,还造成三面光渠道倒塌,进而影响周边农田的生产。这其中涉及多方利益,牵一发动全身。村班子再三讨论后统一意见:必须尽快退草还耕!
听说消息后,不少人上门来说情“打招呼”,还有的干脆各种阻挠。村干部们态度坚决,不为所动,带着党员兵分几路,一次次入户发告知书,向村民细致解读耕地保护政策,讲透草皮种植的危害和村里的整治计划,并承诺一定想办法确保土地复耕。这股韧劲最终赢得村民信服,纷纷取消了草皮续签合同。与草皮种植户的正面“交锋”更是反复胶着,村干部愣是咬着牙不退让,坚守原则。最终230余亩土地全部收回,顺利抢种上了水稻,村里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村干部在此次草皮取缔行动中的过硬作风令人心服口服,事后没有一起信访件发生,这也成为全市非粮化整治工作的示范典型。
也因为务实,当听到有村民反映“村干部都坐在二楼,办点事不方便”,村干部们二话没说就搬到一楼办公,并在便民服务台轮流坐班接待。村民前来办事咨询,能当场答复办理的就当场答复办理,不能当场答复办理的,受理后提交到村班子会议协商解决。现在,村民都说办事越来越快、越来越方便了。
严格三资管理 记好村集体的清白账本
“不得罪少数人,就会得罪全体老百姓!”这是王松权常说的话,“管好一个村如同管好一个家,一定要讲究成本。如果不敢得罪人,到处漏水,水盛得再多也马上漏光了。”
管好用好村集体“三资”,一桩一笔都得经民主决策,一分一厘都要用在村民心坎上。十多年前,五车堰村由几个小村合并而成,合并前的几处村委办公场所因长期被人占用而成了历任村干部的“心病”。先前的村干部拉不下脸来,就这样一拖再拖,村民们对此很有意见。
去年,借着余姚市纪委监委农村基层巡察的东风,经村民代表大会决议通过,村里正式向这些长期占用行为开刀!刚开始,一些住户根本不予理睬。村干部们耐住性子上门一遍遍讲道理、讲法规。“你们强占集体资产,对其他村民来说就是件不公平的事。我们作为村干部,公平公正是办事的底线!”见村里下定了决心,这几户村民也慢慢坐了过来,商量补交租费、退租的事情。随后,这些房产通过镇交易中心进行公开拍卖拍租,回笼资金100多万元,“漂泊”多年的集体资产终于“回家”了。
除了民主决策,五车堰村还十分注重村监察工作联络站的监督。“村里一个月电费就要2.5万元,一年下来光电费支出就要40多万元,这之中有没有浪费?”收到联络站反映的问题,村里立即对全村农电线路进行全面清查并线,拆除49只私装电表。同时落实电工责任,减少不必要的电能浪费。经一番整治,电费支出很快降了下来,当年电费支出为20余万元,比前几年整整减少了一半。自去年来,监察工作联络站共发现各类“三资”管理问题17个,村里均第一时间予以整改,村集体经济收入从过去的每年20万元增加到60余万元。
规范小微权力 建好村庄里的清廉工程
通往五车堰村东北入口的迎宾路上,每当夜幕降临,两旁的太阳能路灯将这里照得通明如昼,成了村民们饭后散步的好去处。然而,过去这条路上没有一盏路灯,一到夜晚就漆黑一片,导致安全事故频发,这路也成了大家每每提起就直摇头的“糟心路”。
心里装着村民,就要落在一件件的实事上。五车堰村将“亮灯”工程提上议程,迎宾路的改变由此开始。从提交方案到项目公示,从预算清单到采购明细,每一步都做得规范、透明。这也给了当地企业主赞助的信心,一家公司出资30万元“认领”了该项目。一排排崭新的节能灯立了起来,每根灯柱上都标明序号和赞助企业,村民们连连竖起大拇指。当村干部将感谢信附着公示的费用清单一并交给热心企业主时,对方更是主动提出承担后期维保费用。
小到采购一个灯泡,大到建设一个项目,近年来,村里紧紧围绕镇里下发的《小微权力运行手册》,配套制订了一系列详细的实行办法和对应的监督流程,坚决防范“暖心工程”变“伤心工程”。规范化操作、阳光化公开、过程化监督,五车堰村的清廉工程让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和乡贤看到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决心和热情,争相投入资金回馈家乡。
沿河游步道建起来了,居家养老点改造完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投入使用了……这两年,五车堰村的大小工程10多个,涉及资金500多万元,却鲜有异议。“村里一年一个样,以前不敢想的好事儿都成了真,这都离不开我们村的这个好班子!”说起自己的村庄和村干部,村民们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干部队伍清廉与否直接关系着基层治理水平,五车堰村的‘三清’治村法宝给其他村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路径。要把廉洁融入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以清廉村居建设不断助推富裕文明的美丽乡村建设。”余姚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余姚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