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纪检监察工委:用好监督“利器” 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清廉网】(姚雨祥)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纪检监察工委迅疾响应、闻令而动,把疫情防控执纪监督工作作为首要任务,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部署要求,立足职能职责,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压实“四方责任”,督促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和要求落实落细,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纪律保障。
疫情发生后,经开区纪检监察工委迅速召开工作部署会议,组建疫情防控执纪监督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划分监督范围、强调重点任务。同时,结合满洲里市、额济纳旗疫情期间执纪督查方面的成效和做法,联系经开区疫情防控工作督查实际,编写《疫情期间执纪督查工作手册》工具书,并发放到疫情防控一线的纪检监察干部手中,为开展疫情防控督查划出重点、指明方向。
为强化监督实效,经开区纪检监察工委启动“15+1”专项监督机制,即15个督导小组,1个专项管控督导组,创新监督方式,通过“融入式”“跟进式”“静默浸入式”“点穴式”“联动式”监督等多种监督方式,对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隔离场所、行政村、驻区企业等疫情防控一线的核酸检测、医疗垃圾转运、物资保障、人员值守管理等情况开展全链条全流程全覆盖监督。截至目前,督导组累计监督检查重点场所和关键环节757次,现场反馈发现问题156个,对发现的思想认识不足、核酸检测不及时、未能做到全覆盖、区域协调不够等问题,当场指出,督促立即整改,现场督促立行立改75个,跟踪督促整改81个,督导过程中下发《提醒函》《督办函》《建议函》28份。针对每日督导情况制发《督导通报》13期,按照当天发现问题“日清日结”要求,推动“监督—发现—反馈—整改—督办—落实”的闭环工作模式落细落实。
“建议压实驻区企业防控主体责任”“建议强化区内公共区域及人员密集场所大面积消杀管控”“建议建立经开区与属地政府跨区联合、协同配合的转接机制”……经开区纪检监察工委根据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经开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提出各类意见建议累计30余项,其中23项被借鉴采纳,为经开区疫情防控工作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织牢织密疫情防控“安全网”。
“针对2月27日,对各村未按时、准确报送村常住人口数、‘应检尽检’人员数、小种养殖户从业人员数、小买卖从业人员数、外来打工人员数等数据信息的情况进行专项调查,对37名干部进行约谈。为了保护干部和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采取预警前置,警示提醒干部职工98人次,通报批评5个核酸采样点。”经开区纪检监察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经开区纪检监察工委在严格执纪执法、追责问责形成强大震慑的同时,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做到宽严相济,并把追责问责同思想政治教育、澄清正名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防止问责泛化简单化,保护干部抗疫积极性,推动形成凝心聚力、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在与疫情的较量中,经开区纪检监察工委的纪检监察干部知重负重、冲锋在前,既督战也参战,37名纪检监察干部下沉街道、社区参与疫情防控,既当“监督员”,又当“宣传员”和“服务员”,重点跟进“敲门行动”“扫地行动”,上门入户采样开展情况,主动协助流动采样组,为行动不便村民提供上门采样,为早班工人开通“绿色通道”……他们同防疫工作人员一起构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针对疫情防控的形势变化,经开区纪检监察工委及时调整监督重点,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加大对社会面管控的监督,聚焦“24小时值班值守”“门前三包”“四个一律”等要求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同时,紧盯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学校开学复课、快递物流管理、外来人员排查等工作开展专项监督,持续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监督,坚决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