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清廉力量 建设共富共美新乡村
【清廉网】让小微权力晒在阳光下,沐在清风里。近年来,慈溪市纪委市监委通过跟进督导、监督下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末梢延伸。各地纷纷打出了清廉村居建设“组合拳”,擦亮乡村清廉底色,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为共富共美现代化新慈溪建设创造基础。
压实各级责任 激发履职活力
“清廉村居首先要抓龙头,实现农业农村局党委、镇街党(工)委、村党组织‘三个层级’的权责实体化。”慈溪市纪委市监委将压紧压实责任作为推进清廉村居建设的“利器”。
该市纪委市监委建立委领导领衔、派驻第四纪检监察组牵头的清廉村居监督工作专班,及时跟进、靠前监督,指导市农业农村局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清廉村居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清廉村居建设总体目标和重点工作。
“清廉村居建设要靶向施治,前期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反映出村级租金欠收等共性问题……”立足“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该市纪委市监委通过分析短板、列席会议、一线调研,督促市农业农村局以问题为导向,制定出台清廉村居建设重点工作清单。该清单进一步明确了深化推进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开展清廉村居示范镇培育、加强清廉村居建设宣传等15项重点工作内容和牵头单位,进一步压实各地各有关部门职责任务。
延伸督导末梢 推进制度健全
“原本直接发包的小微工程,现在按年度打包招标,操作更透明规范,效率也很高,还在打包后享受了‘批发价’,全镇每年可节省约60万元。”匡堰镇纪委书记表示。不仅仅在匡堰镇,像这样聚焦小微权力规范化的系列改革举措,在慈溪不断应运而生,如坎墩街道“十分到家”智慧办事服务、掌起镇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等均成效明显,形成了一定的品牌。
如何提高清廉村居的“含金量”是重大监督课题。全市纪检监察组织以履责不力、以权谋私、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为监督重点,围绕群众身边“四风”问题、农村“三资”管理、扶贫及帮扶领域腐败问题,联合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找准靶心监督检查,使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在监督护航下,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深入人心。各镇(街道)及各村在参照市级层面形成的小微权力清单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设置特色清单,不断推进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行、便利化操作,形成了“一镇一单”“一村一单”,基本实现事事有清单,办事按清单的目标。
宗汉街道设立“老陈说事室”“动迁说事室”“慈孝说事厅”“居民说事室”;龙山镇将“村民说事”和“先锋户联”“网格党建”有机结合,2019年以来,全镇通过“两网融合”办结“网上说事”事件11515余件,办结率达到99.82%……“村民说事”制度也在各地落地生根,并生出多样的“果”。该市以促进“村民说事”规范化、高效化和特色化为目标,重点围绕“圆桌夜谈”品牌,推动说事方式和说事理念创新,坚持与党建工作、基层治理和改革相结合,形成“一个品牌、两项创新、三个结合”的说事模式。
监督的成果同样体现在推进村居民主决策日趋规范阳光。以违规决策典型案例为反面教材,该市建立健全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村组织体系。严格落实村级重大事务决策“五议两公开”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加强社区民主协商,村民代表权利义务及会议议事规则,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工作听证会、成效评议会等新载体不断壮大。
融入清廉因子 扮靓美丽乡村
清廉村居建设应该是处处有不一样的风景,每一处都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在全面推进清廉村居建设的征途中,该市汇总前4轮农村基层巡察发现的1992个问题,形成农村基层巡察问题库,以约谈提醒、“回头看”检查等方式推动各地靶向施治。各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将清廉因子融入美丽乡村,将每一个村居打造成为展示清廉建设成效的“小窗口”。
匡堰镇以清廉村居建设为载体,深入实施清廉村居“123”工作法:围绕日常监督“打造一支队伍”,为“清廉村居”建设安上“监控器”;围绕权力制约“深化两项制度”,为“清廉村居”建设织密“防护网”;围绕履职尽责“发布三色榜单”,为“清廉村居”建设拧紧“加压阀”,切实把“清廉村居”制度优势转化工作优势、治理优势,着力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
傅家路村探索创新“共建共治共享”的“众家治村”精细化自治管理新模式:以“党建+”引领绿色发展切入点,以“党员+”贯穿村庄建设主轴线,清廉之心;村庄管理由“大包大揽”向“精细包干”转变,村庄治理由“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绩效评估由“评干部”向“考群众”转变,夯实清廉之基。
至目前,该市先后有崇寿镇傅家路村、附海镇东海村、横河镇孙家境村和龙山镇潘岙村被列为宁波市清廉村居培育名单。2021年,匡堰镇、崇寿镇傅家路村被推荐为省级首批清廉村居建设标杆乡镇、标杆村居培育名单。
(宁波市纪委市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