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多措并举 持续优化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
【清廉网】(马宏)近年来,昌宁县严格按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等相关规定,多措并举,持续优化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成效明显。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深化“放管服”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网上可申办事项办理比例达100%。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各类市场主体年报信用信息公示率达96%。推进决策、执行、管理、结果“四公开”,将政务公开落实到政务运行全过程。认真落实公平竞争性审查,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加优化。不断提升依法决策水平,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制定出台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实现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率达100%。不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以法治方式推进平安建设,实现信访总量和来访数量双下降,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
聚焦依法行政,推进执法监管规范化、专业化、法治化。不断规范行政行为,审查备案《河道采砂管理暂行办法》《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15个,从源头上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不断规范行政执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用制度规范和提升行政行为。不断规范行政复议应诉,全面压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责任,县政府领导带头出庭,涉及政府的行政诉讼案件,主动回应群众关注问题,全力支持法院解决执行难问题。2021年来,全县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6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8次,出庭应诉率达100%。
深入开展维护企业权益“一个便利”行动。完善机制、优化受理、加大涉企矛盾纠纷司法调解力度,便利企业纠纷调解。加强调解组织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调委会144个,其中乡(镇)调委会13个,村(社区)调委会124个,专业行业性调委会7个,有人民调解员2135名,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人民调解全覆盖。加强涉企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工作,2021年以来,全县共排查调处和成功化解合同纠纷255件,损害赔偿纠纷118件,劳资纠纷6件。
深入开展投资贸易“五个加快”行动。加强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优化法律服务资源、推进企业法律顾问工作,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法律,营造自由便利的投资贸易环境。2021年以来,共接受企业咨询25人次,其中涉及诉讼咨询7次;帮助企业起草和审查合同文书9份。
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六个一”提升行动。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措施,设立法律援助便民接待室,成立昌宁县法律援助中心人民检察院工作站,加强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着力打造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民心工程,打造“12348云南法网”“12348微信公众号”“云岭法务通”“12348热线”4张网络平台,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和网络平台实现全覆盖。
制定实施普法宣传计划。2021年5月17日,昌宁县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关于印发《昌宁县2021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的通知下发,分别发至全县各相关单位。着力把《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纳入年度普法、“法律六+N进”重要内容。以“4·15”“6·26”“12·4”等重要时间节点,充分利用各类宣传阵地,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场主体和群众知晓率、参与率。不断创新“以案释法”方式方法,加强执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中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的收集整理、研究纳库工作,方便社会共享共用。
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督察。根据市委依法治市办和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民营企业发展情况纳入昌宁县2021年度依法治县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专项督察内容中,在10月份开展专项书面督察,聚力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于责任落实、工作落实、措施落实、成效明显的纳入“红榜”;对于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措施不扎实、成效不明显的纳入“黑榜”,相关领导进行约谈,督促整改完善。结合法治政府建设督察,开展云南省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发展专项督察反馈问题“回头看”,抓实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深化营商法治宣传教育。8月份,广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学习宣传,推动全县各级各部门深入开展对《条例》《办法》的学习宣传,学以致用,并向县法院、检察院、工信局、公安局、投资促进局等与优化营商环境相关的职能部门广泛征集“以案释法”案例,进一步增强普法实效,提高领导干部优化营商环境意识,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同时,推动全面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形成加强企业法治宣传教育的合力,广泛宣传与企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组织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组织、指导民营企业制定法治宣传计划,开展以案释法,帮助管理层和员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促进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维权。
抓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服务工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结合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文旅融合等重点工作的实施,深入到全县各企业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活动,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意识,使诚实守信、诚信兴商、守法经营等市场经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和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意识和理念得到进一步增强,提高依法治企的能力。
积极推进法治进机关创建工作。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的优势作用,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机制,深入落实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普法授课制度,邀请昌源律师事务所律师、云南金曦(昌宁)律师事务所、昌宁县新纪法律服务所、乡镇法律服务所部分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为全县各乡镇、部门干部职工开展法治授课,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等。
积极推进“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工作。围绕招商引资、利企惠民政策,聚焦影响市场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开展“法律进企业、进园区”活动,提高各类市场主体的法治化建设水平。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好环保专项法治宣传,增强企业和群众法治环保意识,促进企业绿色发展、低碳发展。
积极开展专项“法治体检”活动。组织辖区律师聚焦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民营企业法律服务需求,开展专项“法治体检”活动,全力做好援企稳岗各项法律服务工作。广泛开展法律政策宣讲,编印服务手册,对企业员工和负责人进行法律培训,帮助企业增强发展信心,依法依规防控。指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协助企业办理复工复产手续,加强生产安全防护,强化生产经营和知识产权依法监管,发挥商会组织自律作用,加强行业诚信建设。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积极服务企业风险防范化解,研判疫情影响,梳理法律风险并及时协调化解,真正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2021年以来,共组织各类普法宣传活动、法治讲座1000余场次,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1000余件,发放宣传资料8万余份,接受教育群众达20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