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廉霸陵 风追千年——来自汉文帝霸陵的廉政文化启示
发布时间:2021-12-22 09:48:51 浏览:
124
【清廉网】(宋雨)2021年12月14日,位于西安白鹿原的“江村大墓”被证实为汉文帝霸陵的消息迅速刷屏,一个两千多年前既熟悉又陌生的王朝连同那位以节俭清廉、勤政务实著称的君主,顿时成为坊间热门谈资。被后人冠以“文景之治”的盛世王朝,更让人们对汉文帝有了无限的好奇和敬仰。
汉文帝是谁?他何以被人们铭记?他何以开创这一风清气正的治世局面?今天,当我们用聚光灯放大汉王朝这段高光时刻,虽远隔千年,但依然能听到来自时光深处的廉政文化启示。
霸陵陵区航拍全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低调务实 提倡薄葬
与那些由储君之尊顺势继位的皇帝不同,汉文帝刘恒在历史上的出场,并不算多惊艳。
公元前180年9月的一天,远在代国(今山西太原)的刘恒,突然接到来自京城的消息,他被要求迅速进京,继任大统,登基称帝。
在代国生活了15年,作为弱势皇子的刘恒似乎并没有太大优势。然而,没什么优势反而成了一种优势。如果说刘邦是应诸侯请求由汉王走上皇帝殿堂的,那么刘恒则是受大臣之请求,由代王成为皇帝的。作为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8岁时就被册立为代王,封地代国。历史上有“刘恒治代”的说法,某种程度而言,偏居一隅的代国恰好为刘恒提供了一块施展政治抱负的“试验田”。
在母亲薄姬宽容仁慈、谨慎沉稳作风的影响下,刘恒在代国全面推行轻徭薄赋、与民同息的政策,减少徭役赋税,减轻老百姓负担,以德化民,以农为先,把这一方土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口碑声誉都很不错。
这种低调务实的优秀品质,刘恒坚守了一生。这一点,在“江村大墓”的考古发掘中得以窥见。刘恒认为,厚葬会扰乱社会生活,给人们增添负担,他生前曾亲自立下不修坟丘、不损霸陵山川的遗言,整座墓葬不仅比其他汉陵小,且地面没有高高的封土,省去了大量劳动力。此外,陪葬的器物也都不是实用器的大小,金银装饰的器物很少。
江村大墓出土的陶俑(戴吉坤摄)
两千多年过去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还留在中国人的记忆深处。从汉文帝到汉景帝,父子两人都采取“顺民之情,与之休息”的方针,不但奖励农耕,宫廷还提倡节俭,这也让汉朝在动荡中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财富,繁衍出众多的人口,成为汉朝在走向强盛前韬光养晦的年代。
虚怀纳谏 尚俭崇廉
汉文帝登基时,汉朝与匈奴、南越的紧张关系仍在继续,所以汉文帝极为重视内政,缩小军备、改革法制。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有一次,汉文帝出行,过渭桥时原本戒严的桥下突然走出来一个人,汉文帝乘坐马车的马受惊,他将这件事交给廷尉张释之处理,张释之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对路人处以“罚金”作为惩罚。
惊了皇帝的车马,竟只判“罚金”,对此,张释之向汉文帝解释:法律是天子和天下的老百姓都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则,如果我按照您的意思重判,天下的人可能就因此不相信法律,法律是最后一道防线,如果执法不公,老百姓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汉文帝采用了张释之的意见。
还有一次,有人将汉高祖刘邦祖庙前的玉环偷了。小偷落网后,汉文帝震怒,要求严惩!张释之根据法律判定:死刑。
汉文帝听到判决后大怒,他要求张释之灭其族。张释之说这样做不合法,他反问“如果有人盗了高祖的墓,该怎样处罚?按照法律,盗墓才可灭族,现在仅是偷盗玉环就要被灭族不合法。”汉文帝再次采用了张释之的意见。
汉文帝执政23年,虚怀纳谏、励精图治,“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凡是对百姓不利的事便予以废止。他自己衣着简朴,也不许宠妃慎夫人穿拖地的华服,还不准在帏帐上绣花,展现出敦厚质朴的品德,为天下人做出表率。正是由于他躬行节俭,以上率下,当时社会形成了尚俭崇廉的风尚。
江村大墓考古现场(戴吉坤摄)
为官者只有把俭朴和廉洁的关系理清楚了,节欲戒奢,戒奢从俭,以俭养廉,才能增强拒腐防变的思想自觉和文化自觉。
为政以德 富民强国
兴廉政之风,养浩然之气。人们对“文景之治”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为政以德”的深深渴望。
登基伊始,汉文帝便颁布诏书:由国家供养8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给他们米、肉和酒。对90岁以上的老人,再增发一些麻布、绸缎和丝绵,给他们做衣服。
将尊老、敬老、养老作为国家法令来推行,后人将此称为“养老令”,体现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这些举措,汉文帝同样在身体力行。他登基后,母亲常年患病,汉文帝不仅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
更让人称道的是,每次给母亲煎药时,他总要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这就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故事。千百年来,这个故事感动着一代代中国人,这便是道德文化的力量。
司马迁在《史记》里讲了一个故事,汉文帝继位后,曾想修建一个露台。他找到工匠,让他们算算要花多少钱。
工匠们一计算,需要花费上百斤黄金,折合下来相当于当时10户中产人家的产业。汉文帝听后,马上放弃了,“我继承了先帝留下来的宫室,时常担心有辱于先帝,还建造露台干什么呢?”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修几座殿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历史上也不乏这类为满足奢华生活,不惜大兴土木的帝王。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正是汉文帝的可贵。
公元前157年,刘恒驾崩于未央宫,谥号“文帝”。接替他的,是儿子刘启,后称“景帝”。《汉书》的作者班固曾感慨说:“文帝专务以德化民,是以四海殷富,大兴礼义之风,断狱仅数百人,几乎到刑罚不用,唉,仁德之帝啊!”
江村大墓K27出土一组印章(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地层如同一座沙漏,计算着朝代的次序。整个“文景时代”合计约40年,一条始终不变的规律一再显现,那就是“廉则兴,贪则衰”。某种意义上讲,“文景之治”并不是一个概念,它是中国古代一整套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是一系列富民强国的措施和制度,是从上到下形成的崇德尚廉、向上向善的风气。
也正因为如此,这段时光成为上接汉高祖伟业、下启汉武帝雄风的特殊时代,这正是汉文帝的光荣所在。他在两千多年的历史深处俯视着这个一直延续至今的伟大民族。
汉文帝是谁?他何以被人们铭记?他何以开创这一风清气正的治世局面?今天,当我们用聚光灯放大汉王朝这段高光时刻,虽远隔千年,但依然能听到来自时光深处的廉政文化启示。

霸陵陵区航拍全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低调务实 提倡薄葬
与那些由储君之尊顺势继位的皇帝不同,汉文帝刘恒在历史上的出场,并不算多惊艳。
公元前180年9月的一天,远在代国(今山西太原)的刘恒,突然接到来自京城的消息,他被要求迅速进京,继任大统,登基称帝。
在代国生活了15年,作为弱势皇子的刘恒似乎并没有太大优势。然而,没什么优势反而成了一种优势。如果说刘邦是应诸侯请求由汉王走上皇帝殿堂的,那么刘恒则是受大臣之请求,由代王成为皇帝的。作为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8岁时就被册立为代王,封地代国。历史上有“刘恒治代”的说法,某种程度而言,偏居一隅的代国恰好为刘恒提供了一块施展政治抱负的“试验田”。
在母亲薄姬宽容仁慈、谨慎沉稳作风的影响下,刘恒在代国全面推行轻徭薄赋、与民同息的政策,减少徭役赋税,减轻老百姓负担,以德化民,以农为先,把这一方土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口碑声誉都很不错。
这种低调务实的优秀品质,刘恒坚守了一生。这一点,在“江村大墓”的考古发掘中得以窥见。刘恒认为,厚葬会扰乱社会生活,给人们增添负担,他生前曾亲自立下不修坟丘、不损霸陵山川的遗言,整座墓葬不仅比其他汉陵小,且地面没有高高的封土,省去了大量劳动力。此外,陪葬的器物也都不是实用器的大小,金银装饰的器物很少。

江村大墓出土的陶俑(戴吉坤摄)
两千多年过去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还留在中国人的记忆深处。从汉文帝到汉景帝,父子两人都采取“顺民之情,与之休息”的方针,不但奖励农耕,宫廷还提倡节俭,这也让汉朝在动荡中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财富,繁衍出众多的人口,成为汉朝在走向强盛前韬光养晦的年代。
虚怀纳谏 尚俭崇廉
汉文帝登基时,汉朝与匈奴、南越的紧张关系仍在继续,所以汉文帝极为重视内政,缩小军备、改革法制。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有一次,汉文帝出行,过渭桥时原本戒严的桥下突然走出来一个人,汉文帝乘坐马车的马受惊,他将这件事交给廷尉张释之处理,张释之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对路人处以“罚金”作为惩罚。
惊了皇帝的车马,竟只判“罚金”,对此,张释之向汉文帝解释:法律是天子和天下的老百姓都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则,如果我按照您的意思重判,天下的人可能就因此不相信法律,法律是最后一道防线,如果执法不公,老百姓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汉文帝采用了张释之的意见。
还有一次,有人将汉高祖刘邦祖庙前的玉环偷了。小偷落网后,汉文帝震怒,要求严惩!张释之根据法律判定:死刑。
汉文帝听到判决后大怒,他要求张释之灭其族。张释之说这样做不合法,他反问“如果有人盗了高祖的墓,该怎样处罚?按照法律,盗墓才可灭族,现在仅是偷盗玉环就要被灭族不合法。”汉文帝再次采用了张释之的意见。
汉文帝执政23年,虚怀纳谏、励精图治,“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凡是对百姓不利的事便予以废止。他自己衣着简朴,也不许宠妃慎夫人穿拖地的华服,还不准在帏帐上绣花,展现出敦厚质朴的品德,为天下人做出表率。正是由于他躬行节俭,以上率下,当时社会形成了尚俭崇廉的风尚。

江村大墓考古现场(戴吉坤摄)
为官者只有把俭朴和廉洁的关系理清楚了,节欲戒奢,戒奢从俭,以俭养廉,才能增强拒腐防变的思想自觉和文化自觉。
为政以德 富民强国
兴廉政之风,养浩然之气。人们对“文景之治”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为政以德”的深深渴望。
登基伊始,汉文帝便颁布诏书:由国家供养8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给他们米、肉和酒。对90岁以上的老人,再增发一些麻布、绸缎和丝绵,给他们做衣服。
将尊老、敬老、养老作为国家法令来推行,后人将此称为“养老令”,体现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这些举措,汉文帝同样在身体力行。他登基后,母亲常年患病,汉文帝不仅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
更让人称道的是,每次给母亲煎药时,他总要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这就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故事。千百年来,这个故事感动着一代代中国人,这便是道德文化的力量。
司马迁在《史记》里讲了一个故事,汉文帝继位后,曾想修建一个露台。他找到工匠,让他们算算要花多少钱。
工匠们一计算,需要花费上百斤黄金,折合下来相当于当时10户中产人家的产业。汉文帝听后,马上放弃了,“我继承了先帝留下来的宫室,时常担心有辱于先帝,还建造露台干什么呢?”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修几座殿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历史上也不乏这类为满足奢华生活,不惜大兴土木的帝王。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正是汉文帝的可贵。
公元前157年,刘恒驾崩于未央宫,谥号“文帝”。接替他的,是儿子刘启,后称“景帝”。《汉书》的作者班固曾感慨说:“文帝专务以德化民,是以四海殷富,大兴礼义之风,断狱仅数百人,几乎到刑罚不用,唉,仁德之帝啊!”

江村大墓K27出土一组印章(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地层如同一座沙漏,计算着朝代的次序。整个“文景时代”合计约40年,一条始终不变的规律一再显现,那就是“廉则兴,贪则衰”。某种意义上讲,“文景之治”并不是一个概念,它是中国古代一整套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是一系列富民强国的措施和制度,是从上到下形成的崇德尚廉、向上向善的风气。
也正因为如此,这段时光成为上接汉高祖伟业、下启汉武帝雄风的特殊时代,这正是汉文帝的光荣所在。他在两千多年的历史深处俯视着这个一直延续至今的伟大民族。
更多推荐
更多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当新年的钟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悠悠回荡,我们站在时间的转折点上,回首过去一年,全球政治舞台上涌动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浪潮。...
2024-12-31 09:54
【清廉网】(滁纪宣)戏曲剧本《金巴掌》的细腻描绘中,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优良家风如清泉般流淌;微电影《拆毁人生》深刻真实的镜头下,刻画出拒...
作者:滁纪宣2024-12-17 10:16
【清廉网】(宋杰)近日,九江市柴桑区纪委监委联合区妇联组织开展“夫妻同上廉政课 共树勤廉好家风”专题“一堂课”活动,全区近年来新提拔领导干...
作者:宋杰2024-12-17 10:13
【清廉网】(德纪宣)“宣讲团为我们阐释了好家风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作用,选取的案例也非常富有感染力,我感觉受益良多。”近日,齐河县纪委监委与该...
作者:德纪宣2024-12-17 10:10
【清廉网】(邱瑞丹)一朵朵象征廉洁的莲花跃然纸上,一幅幅遒劲有力的书法作品映入眼帘,一句句醒世警言直抵人心……近日,洛宁县纪委监委联合县教...
作者:邱瑞丹2024-12-17 10:07
【清廉网】(熊媛媛 潘雪松)“经过今年的背街小巷整治改造,如今的通津巷与戒烟巷已经完全变了样,感谢巡察组的帮助。”日前,随州市曾都区委巡察...
作者:熊媛媛 潘雪松2024-12-17 10:05
【清廉网】(何文)近日,益阳市资阳区迎风桥镇国基文化广场游人如织,在月琴、渔鼓的伴奏下,弹词艺人正在表演益阳弹词《九齿传后人》,“祝寿时,...
作者:何文2024-12-17 10:02
【清廉网】(卓上鼎)近年来,万宁市纪委监委充分发挥廉政档案“指南针”作用,聚焦“建”“管”“用”三个关键环节,全过程记录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情况...
作者:卓上鼎2024-12-17 09:58
【清廉网】(余长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线,切记勿起贪念,愿你言行有度,熟不逾矩,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路彩虹……”...
作者:余长林2024-12-17 09:55
【清廉网】(刘松琳 )孟连素有“龙血树故乡”的美誉,近年来孟连县积极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将乡土特色与绿美行动结合起来,打造了以龙血树、...
作者:刘松琳2024-12-17 09:51
【清廉网】(赵美娟)近年来,旬邑县纪委监委立足实际,深入挖掘整理本地红色资源中的廉洁因子,持续深化清廉旬邑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作者:赵美娟2024-12-17 09:48
【清廉网】(唐玲 王维)正值金秋时节,内江市资中县盘龙寺村的一片金黄稻田为乡村披上了丰收的盛装。沿田埂一侧,一道木制的“清风廊”映入眼帘,...
作者:唐玲 王维2024-09-23 20:23
【清廉网】(丁鹏 )走进玛纳斯县凉州户镇吕家庄村,一排排农家院落错落有序,一幅幅剪纸墙画趣味盎然,吸引过往村民驻足,剪纸馆内一朵朵红纸、一...
作者:丁鹏2024-09-23 20:16
【清廉网】(磐计轩)“你们上门讲解合规建设法律知识,让我们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们将率先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项合规...
作者:磐计轩2024-09-23 20:13
【清廉网】(杨文俊)夏县纪委监委持续用好本土廉政资源,深入挖掘传承司马光廉政文化,精心编印《司马光廉洁与家风家训文化选编》读本。...
作者:杨文俊2024-09-23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