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县纪委监委:以“微”见“大” 充分彰显基层“微腐败”大清扫行动为民情怀
【清廉网】(田野)全区基层“微腐败”大清扫活动开展以来,武川县纪委监委高度重视、积极响应,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切实扛起政治责任,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将治理基层“微腐败”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从工作细“微”处着手,精准“点穴”,同向“发功”,扎实推动基层“微腐败”大清扫行动走实见效,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久拖未决的信访举报问题,为民情怀进一步彰显。
瞄准线索筛查略“微”点,确保问题线索精准有效
在认真总结前两轮“微腐败”大清扫行动问题线索成案率高、办结反馈满意率高的工作经验基础上,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和方法,科学分析研判当前群众反映基层腐败问题的原因和初衷。站在群众立场和角度审视问题,着眼群众反映问题容易忽略的细微处,详细了解群众不满和合理诉求,从小问题背后发现挖掘可能存在的大问题,找准问题症结所在,认真梳理信访举报台账,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突出且久拖未决的问题放大筛查“显微镜”,确保问题线索精准有效。第三轮“微腐败”共筛查6件,其中立案3件,立案率达50%。
配强案件查办弱“微”项,确保办案力量充分有力
针对办案力量薄弱问题,委机关推行领导包联乡镇+“室组地”办案模式,由委领导牵头抽组检查室、派驻纪检组、乡镇纪委业务骨干组成办案精兵团队,对所包联乡镇所涉及的“微腐败”案件一包到底。成立“微腐败”大清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配合案件查办,集中各方办案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同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要求和“苦练内功百日攻坚”行动,全面提升查办案件业务素质和服务群众能力水平,有效夯实案件查办力量基础。
扣紧办理程序细“微”环,确保案件查办细致全面
紧盯工作细微环节,扣紧工作程序链条,坚持案件查办依规依纪依法、全面准确客观、细致细心到位原则,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和案件办理程序开展工作,从细微处入手,做到每个问题、每个步骤、每个环节均规范、全面、到位,转换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法,确保大清扫行动不搞形式、不走过场。用心、用情、用力切实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干部作风问题,深挖彻查腐败问题背后隐藏的深层次问题,坚决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结果,努力实现政治、纪法、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第三轮“微腐败”6件中,立案3件,办结2件,1件在办。
把严办结反馈虚“微”关,确保见面反馈尽责到位
群众满不满意是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办结案件反馈不满意问题,专门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多维度、多视角分析研判,责成案件监督管理室、审理室和承办部门对案件重行审核把关确定无误后,由承办部门进行再次反馈,与群众面对面谈问题、直打直讲政策、心对心讲诉求,做到问题清楚、查办准确、反馈到位。对反映人提出的不合理诉求,由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基层一线,深入了解问题症结所在和群众利益所盼,要求乡镇党委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真正当起群众的“父母官”,切实担负起乡镇党委化解属地信访矛盾主体责任。截止目前,第三轮“微腐败”共组织6批16人次开展三轮次面对面反馈工作。
织密腐败问题易“微”网,确保政治生态持续净化
聚焦基层微腐败易发多发领域和地区,强化源头管控、源头治理、源头铲除工作理念,持续开展干部包联和“上访变下访”活动,充分发挥乡镇纪委和基层“网格员”监督作用,对苗头性、倾向性、隐蔽性、预见性问题采取点对点、人对人解决的工作方法,切实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源头,形成包联领导与问题属地日联系、周下访、月调度、季通报、年评比工作机制,有效筑牢基层“微腐败”制度墙。
加大“三务公开”工作力度,强化公开客观、公正、及时工作要求,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度,群众满意度大力提升。常态化开展廉政宣讲和警示教育,做到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形成有效震慑,从源头拉起不想腐的思想防线。大力弘扬清正廉洁正气,积极培育为民为国情怀,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富裕安康,基层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党执政基础进一步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