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位“建设镇长”说起 ——垫江试点把监督融入区域治理
【清廉网】如何把监督融入区域治理?垫江县纪委监委在该县普顺镇的一项试点工作或许可以给出一点启发。
这是一场被称为“建设镇长”的基层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引发的试点工作。在试点中,普顺镇对照案件反映出的制度缺陷、决策部署、项目实施、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监督,逐一整改,取得成效。
“建设镇长”大搞一言堂
周伟曾任普顺镇党委书记,2020年7月,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垫江县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同年11月,周伟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2021年3月,周伟因犯受贿罪被垫江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追缴违法所得人民币272.1万元。
在普顺任职期间,周伟作风霸道,在单位搞“家长制”“一言堂”。 对于具体行政工作,他总是大权小权一起抓,随意插手和干预,表现尤为明显的是喜欢在工程项目上自行其是,想让谁做就让谁做,因此私下有很多人称他为“建设镇长”。
周伟自诩“重情重义”,长期与老板商人勾肩搭背、称兄道弟,“袍哥”气质、江湖习气浓厚。认为作为“大哥”照顾“小弟”是天经地义的,频繁帮一些老板商人在该镇工程承揽、小产权房建设等方面“打招呼”“开绿灯“。当然“小弟”也免不了要“知恩图报”,周伟就这样一步一步被身边的“小弟””围猎“,走上了不归路。
开展区域治理 自查问题110个
周伟曾在普顺工作过7年,对普顺的政治生态造成了恶劣影响。为吸取周伟案的深刻教训,深化以案促改,垫江县决定在普顺开展把监督融入区域治理的试点工作。
要把试点工作做好,一个好的班子必不可少。为此,在垫江县纪委监委监督指导下,普顺镇党委先后8次组织相关领导、站所室围绕周伟严重违纪违法案暴露出的缺陷短板,研讨在全镇开展区域治理工作,最终形成了普顺镇开展区域治理工作方案,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三大类八个方面分解了区域治理工作任务清单,逐一明确了治理措施、牵头领导、责任领导、责任部门、整改时限。
“试点的第一阶段是自查,我们对周伟严重违纪违法案进行一一梳理分析,重点围绕项目建设、民生资金再次深入开展自查自纠。两个月的自查时间里,共找出问题110个。”普顺镇党委书记邹仁国介绍。
据悉,普顺镇将自查自纠问题合并同类项后,形成纳入区域治理重点问题52个,其余58个问题责成分管领导牵头落实整改到位。其中围绕周伟案件梳理问题6个、举一反三46个,涉及制度缺陷类15个、决策部署类6个、项目实施类13个、工作作风类18个。“对所有问题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并逐一落实了牵头领导、责任领导、责任部门、治理措施、完成时限,目前,所有问题正在持续整改中。”邹仁国说。
成效明显 修订完善19个制度
“今天,我们召开普顺镇书记办公会议,讨论酝酿迎凤村便民服务中心装饰改造工程的相关问题。现在请副镇长程德才先做说明。”前不久,一场书记办公会在邹仁国的办公室举行,班子成员悉数到会。
“我看了设计概算清单,我同意程德才同志的建议。”组织委员李天祥说。
“只要符合建设需要,设计概算准确,我同意提交党委会研究。”镇纪委书记饶强第二个发言。
“我实地查看了迎凤村便民服务中心的现状,我认为有必要进行装修改造,同意提交党委会研究。”党委副书记高川也表示赞同。
......
班子成员你一言我一语大家从实际出发,发表自己的建议。
作为党委书记邹仁国最后一个发言:“综合大家意见,我也同意提交镇党委会研究决定。”
这场看似普通的会议,在以前却是看不见的。
周伟任职期间大搞“一言堂”,无视民主决策流程,大到工程建设,小到人员调动,都是他一人说了算,“一把手”变成了“一霸手”。
在试点工作中,普顺镇将规范民主决策流程当作重点治理内容,建立和完善了“三重一大”制度,规范议事决策程序,深化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
同时,针对周伟在工程建设领域的违纪违法行为,普顺镇排查了2019年以来,小微工程项目和重点工程项目实施情况,出台了《普顺小额工程管理办法》,建起“防火墙”,扎牢制度的“笼子”,弥补了曾经100万以内工程招标没有规范的空档。
这不是个例。
据统计,截至目前,普顺镇已修订完善19个制度。如规范决策机制方面,新修订了《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党政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制度》、《作风建设制度》等制度;规范工程项目管理方面,新修订了《小额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这些制度均已开始实施且运行正常有序。下一步普顺镇还将修定政务公开、首问首接等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政务服务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