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清廉建设赋能基层治理
【清廉网】“紧盯医疗工程招投标、医药项目审批、医疗器械采购等关键环节,开展‘点单式’监督发现问题27个,提出意见建议11条……”这是近日福建省永安市纪委监委通报“点题整治”项目的一组数据。
该市开展“点题整治”的同时,将清廉村居融入综治平安建设,在261个村居开展乡风文明积分制,设立“积分超市”和“红黑积分榜”,将移风易俗、孝廉创建等同步纳入积分评比,鼓励党员群众凭积分兑换免缴新农合费用、生活用品等奖励,激励树立正面标杆,在基层治理中有效构建起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永安市的做法,是三明市推进清廉建设赋能基层治理的寻常场景。三明市纪委监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确定群众诉求集中的20项内容作为整治选题,融入乡村文明建设,大力推进清廉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清廉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和省纪委十届六次全会都作出部署,大力推进清廉建设。三明市纪委监委出台乡镇纪检监察工作规程,将清廉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一季一警示”“一镇一孝廉”成果向基层拓展和点题整治等方式,监督力量下沉,协同联动监督,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道路建设前期补助5万元、村镇银行二季度房屋租金5213.88元、人居环境整治补助资金3180元、公益林补助款2.6万余元,村部建设工程费用支出2万元……”6月15日,在泰宁县大龙乡李地村务公开栏上张贴着5月份村财收支情况,还可以扫一扫微信二维码在线查看。泰宁县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搭建“互联网+智慧监督”信息技术平台,推进清廉村居建设,打出整治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组合拳”,晒出“小微权力”清单,还老百姓一本明白账,让村级工作更透明,村务运行更阳光。
建宁县紧盯村级“小微权力”运行的薄弱环节,围绕村干部准入条件、村级权力清单、村级权力运行流程等内容,探索建立村级组织规范化运行机制,在全县99个村(居)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务民主监督员、村纪检小组等3支村级监督队伍,全过程监督村级各项事务。
服务乡村振兴,清廉建设融入老区苏区高质量发展,是三明市打造“风展红旗如画”清廉文化品牌的重要课题。三明市深挖红色文化、朱子文化、客家文化的孝廉内涵,传承党史中的廉洁基因,擦亮三明特色的清廉文化品牌。
宁化县从红色苏区出发,发挥家庭家教家风、百年红色精神在清廉村居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开展“一镇一孝廉”创建活动,建成客家祖训馆、红色馆,编排了《二十个灯盏糕》《苏区娘子军》等节目,举办红色孝廉专场演出,用润物无声的方式吹响清廉乡村的号角,树立良好家风、培育淳朴民风、涵养清明政风。
绘就清廉村居画卷,离不开乡风文明这抹亮色。三明市着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发挥基层治理监督效能,以清廉村居建设厚植乡风文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落地见效,为乡村治理注入“清廉活力”。
“文明乡村,清廉风行”。沙县区立足沙县小吃推进清廉建设,赋能乡村振兴,从制止餐饮浪费、移风易俗等方面入手,指导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让“讲文明、树新风”在乡村蔚然成风,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营造崇廉拒腐、尚俭戒奢的良好社会风尚。
明溪县以整治“吃鸟”民间陋习为切入点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整治,联合林业、生态等部门,跟进监督生态环保责任落实情况、基层干部作风情况,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号召党员干部、村民群众摒弃陋习,推动发展以“消耗”为主转变为以“养护”为主,大力发展观鸟产业经济,让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产业振兴、乡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