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泉县学田乡“12345”工作机制打好监察监督“组合拳”
【清廉网】(赵雷)近年来,学田乡整合了监督资源、形成了监督合力,破解了监督乏力问题,激活了基层监督的“神经末梢”。依托村级监察联络员把监督覆盖到所有行政村、延伸到群众身边、坚持把监督挺在前面,把问题发现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真正把村干部的权力关在笼子里、置于阳光下,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也成为村干部的常态,使其自觉遵守纪律,防止犯更大的错误。
在工作中,就如何配齐干部整合力量,解决“无人干”的问题,厘清职责明确靶向,解决“不会干”的问题,协作监督提级办案,解决“干不好”“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的问题,在工作中创新探索出了“12345”工作机制,打出了监察监督的“组合拳”。
牢固树立“一条主线”
学田乡纪委、监察办按照《突泉县纪委监委关于开展监察职能向乡镇延伸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于2018年12月,突泉县纪委监委派出学田乡监察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这进一步推动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向基层延伸,拓展了纪检新载体,创建了监察新平台,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新突破,打通了监督“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对基层行使公权力人员监察全覆盖。
重点推进“两个建设”
统筹整合力量建设,做好监督的“前半篇文章”。按照《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乡纪委、监察办对拟申报的45名监察联络员层层审核把关,确保每个行政村监察联络员为三名。召开聘任大会,为45名监察联络员颁发了聘书。至此学田乡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专兼职人员达到了48名。
不断深化制度建设,做好监督的“后半篇文章”。学田乡各行政村监察联络员实现了一块牌子、 一个制度,理顺一份职责;一支队伍、一次培训,助推一项工作;一次建议、一次讨论,实现一次履职,做到一本手册“记”到底,一个标准“评”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充分发挥时时监督、事事监督。真正把监督监察落实到群众家门口,推动家门口的事在家门口解决。
乡纪委、监察办从具体问题切入,把培训送到村级“家门口”,开展了“送培训下基层”活动,做好监督的“后半篇文章”。
“三步留痕”压实责任
明确监督重点,点面结合精准出击。学田乡通过聘任监察联络员,明确了监察联络员的工作职责权限、监督重点和工作要求,既紧盯“人”,突出“财”,聚焦“物”,更加有效地保障了村务工作的顺利开展,让监督对象切实体会到监督就在身边。
延伸监督触角,促进权力规范运行。村级监察联络员作为实现村务工作公开透明的平台,扩大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村民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创新监督方式,完善监督职能。一创新监督内容,变“单一理财”为“全面过问”。二创新工作流程,变“事后检查”为“全程监督”。三创新监管机制,变“自我监督”为“相互监督”。
“四项举措”同频共振
“熟人社会”监督难,是不少村级监察联络员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儿”,是导致许多监察干部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的重要因素。解决这一难题,关键在破“熟”上下功夫。
工作中要把握日常工作的关键点。通过制订学习台账,监督台账,会议台账,工作月报表,及时、准确、真实的掌握监察联络员履职情况。紧盯“关键少数”和“关键环节”的着力点。实行“乡监察办干部+纪委委员+村级监察联络员”,“协作集中办案、日常值班值守”等模式,适时开展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敏锐捕捉有效信息的落脚点。充分发挥村级监察联络员村级“监督探头”和“监督前哨”作用,让监督工作更接地气。找准“三务”公开的切入点。村级监察联络员认真核查村“三务”公开中各项内容是否全面、真实等,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透明度。
创新实施“五星评定”
乡纪委、监察办建立以“工作细化、考核量化、注重实绩、奖优罚劣”考核评价体系,同时,为进一步激发村级监察联络办及其成员责任意识、监督意识,努力建设一支“组织健全、工作规范、运行高效、作用显著”的村级监察队伍,创新实施了评定“五星”村级监察联络办,打造村务监督“铁军”,积极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正值“十四五”开局之年,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之时,学田乡全体监察联络员将继续在沃野千里的突泉大地上精耕细作,开拓出时代里惠及后世的丰硕“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