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市打出连续组合拳 整治医疗领域腐败问题
【清廉网】(覃瑜 卢波 谢世康)“要完善医院院长办公会的决策程序,院长办公会要在党委的领导下进行,纪检书记(纪检委员)全程参与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拓宽民主决策的内容,避免形成院长‘一言堂’。”
“院长办公会仅对是否采购某种用途的设备进行决策,对设备品牌的决策要推向市场,走公开招标程序。”
这是来宾市卫健委2020年8月就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设备采购管理工作制定出台的制度,这些制度来自“身边人”的深刻教训。
2019年6月,来宾市人民医院原院长周方因非法收受他人送予的好处费1810.6万元,此外还有939万余元不能说明其来源,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6个月,并处罚金400万元。
2020年1月,周方的后任杨文彬因非法收受他人财物502.3万元(其中既遂302.3万元,未遂200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6个月,并处罚金90万元。
紧接着10月,曾担任过合山市卫生局局长的合山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张博特在医疗器械采购、工程项目承揽、项目资金拨付等方面,为商人老板提供帮助,多次收受好处费153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20万元。
近年来,来宾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连续打出组合拳重击医疗卫生系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一批违纪违法人员纷纷被“斩落下马”。2019年以来,共立案查处全市医疗卫生系统涉案人员92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2人,涉案金额3000多万元。
这一组组数据充分彰显来宾市委惩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同时也折射出目前医疗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依然严峻复杂,亟待加强。
医疗卫生领域的腐败毒瘤,严重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直接侵害群众利益,阻碍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动大手术”“刮骨疗伤”,坚决切除。
去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工作部署,立足职能职责,坚持分行业分领域深入排查,深入整治医疗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斩断医疗领域腐败利益链,不断净化政治生态,推动医疗行业祛歪风树新风。
今年1月14日,市委书记农生文同志主持召开书记专题会,听取第十轮巡察情况汇报,一针见血地指出,医疗卫生系统党建工作薄弱,廉政风险很大,行业监管不力,制度不够规范等,要坚持把医疗卫生系统加强党的建设和落实“两个责任”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来抓,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医疗系统党组织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监督缺失,严格的程序在权力、潜规则的操作下,变成了走过场,成了暗箱内定的‘遮阳伞’;一些干部前腐后继闯红灯、越红线,甚至有的领导干部在不法商人老板的围猎下,肌体腐烂,病入膏肓。”市纪委监委第八纪检监察室负责人指出医疗领域“腐败症结”所在。
“四届市委第十轮巡察专项巡察了医疗系统,就是坚持人民立场、重视群众呼声、回应群众期盼的具体体现。”市委巡察办主要负责人表示,通过重点抽查市县乡8家公立医院,发现医疗系统存在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审核监管把关不严、医用耗材采购管理混乱、工程项目监督不够等问题,下一步,将对照问题清单,督促开展全市医疗卫生系统的专项整治,切实做好巡察反馈意见的整改工作。
以案为鉴警钟长鸣,驰而不息正风肃纪。该市在严惩医疗领域腐败问题的同时,强化以案促改,做细做实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该市纪委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到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等案发单位,召开检举揭发动员会、警示教育大会,督促医院每季度召开一次集体廉政谈话会,对涉及人财物管理和采购、招投标的重点部门、关键岗位人员,开展“一对一”廉政提醒谈话。去年以来,有3名医院干部职工主动向纪检监察机关交代问题,退出违纪款80多万元。
只有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全方位扎牢制度的铁笼,才能有效构建不能腐的体制机制。该市纪委监委督促市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单位,紧盯医院基建、设备、药品 、耗材招标采购等廉政高风险重点环节,修订完善了《“三重一大”监督管理制度》《物资采购与监督管理办法》,健全42项涉及财务、人事、药剂、设备等重点岗位管理制度,坚决整改问题,精准堵塞漏洞,让“潜规则”失去生存空间。
该市人民医院纪委擦亮监督探头,抓早抓小,对35人违反上班考勤纪律进行处罚;为1288人次出具廉政意见,对其中6名有“污点”人员不予出具廉政意见;督促医院对近300种高值耗材进行再次议价,降价幅度最大的达到37%,节约资金近500万元。同时,加大对招投标代理机构的监督力度,将设备、基建等项目的招投标代理机构由原来的3-4家增加到6-8家,由审计部门或纪检部门随机抽取,并停止与2家多次涉嫌围标项目的代理公司合作。
“群众利益无小事。下一步,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和自治区纪委的部署要求,深入整治教育医疗、就业创业、养老社保、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来宾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