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打出"组合拳"营造清廉营商环境
【清廉网】浙江自贸试验区挂牌三年多来,34项制度全国首创,27项创新成果在全国推广;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5%,外贸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1.4%……一项项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清廉营商环境的一路护航。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营商环境的改善能够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已有企业留得住、能成长,外部企业敢进入、能发展。近年来,舟山市纪委市监委通过打好督促落细落实惠企政策、构建廉洁治理机制、强化精准监督执纪问责“组合拳”,不断优化自贸试验区清廉营商环境。
构建联动机制 压实责任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走进自贸区的综合服务大厅,几十个窗口有序分布在上下两层。自浙江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自贸区整合原有功能,让原先分散的窗口业务整体进驻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综合服务大厅,正式实施“一窗受理、受办分离、集成服务”,实现了“最多跑一次”100%全覆盖,事项100%全进驻、网上申报100%全开通,审批环节纸质减少90%以上,办理时限从以往的20多个工作日缩减至即时即办,得到了不少企业的点赞和好评。
营商环境是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哪里的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企业的“满意体验”、群众的“愉快点赞”离不开全市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压紧压实监督主责主业,构建协同联动“责任链”。
“市纪委市监委在市委出台《关于推进清廉新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后,快速跟进出台了《关于落实“八大行动”进一步助推清廉新区建设的意见》。”舟山市纪委市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意见》围绕油品全产业链“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统筹推进浙江自贸试验区清廉营商环境“1+N”廉洁治理机制,构建集廉政风险防控与权力运行监督于一体,整合政府、纪检监察机构、行业(企业)“三位一体”的多部门联动机制,全域加强对营商环境风险的有效控制和防范。
“近年来,我们通过监察管辖精准化、监察手段有效性探索,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进一步营造清廉营商环境,激发自贸区市场活力。”该负责人介绍,全市还进一步健全实施政商交往“正面清单”“负面清单”等制度,出台《舟山自贸区公务员利益冲突管理办法》,厘清市场与政府、政府与企业的边界,既鼓励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与企业及其人员正常交往、靠前服务,又防止“谈商色变”“勾肩搭背”。
监督“全覆盖” 探索运行常态化监督体系
近年来,舟山市纪委市监委着力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探索建立“最多跑一次”改革常态化监督机制,助推“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有效破解“准入不准营”问题,惠及企业3.5万家。
“该机制建立后,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窗口单位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问题,有效杜绝了在服务企业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的现象发生,得到了不少企业的肯定。”舟山市纪委市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日,在舟山市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在线管理平台上显示,全市79家县(区)、功能区、市(新区)直属单位党委(党组)和19家派驻(出)机构、9家市属重点国企高校纪检机构已全部纳入该系统,并按党委(党组)、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和纪检监察组织划分职责,主体责任单位和监督责任单位全年及当前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在线上一目了然。
针对自贸区油品全产业链“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涉及到的各个交易环节以及与之相关的审批、执法、税务、公共资源交易等核心环节涉及到的重点领域、不同岗位的廉洁风险,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进行了全面的排查梳理,经综合评估并且量化后按照风险等级高低分别归类为红、橙、蓝三色岗位风险等级,并进行对应的监督预警。
此外,全市还修订出台《舟山市建设最优营商环境工作追责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通过一系列严管厚爱政策,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营造浙江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良好改革氛围。
叠加效应显现 持续优化清廉营商环境
2020年疫情期间,舟山市纪委市监委针对绿色石化项目在疫情管控背景下原料供应、运输难的现状,配合省委疫情防控巡回督导组,跨市协调宁波市经信、交通等部门,推进北仑、镇海等地集装箱堆场复工,保障浙石化用于装载聚烯烃的一批空集装箱顺利运回鱼山岛,避免了因缺少集装箱聚烯烃无法外运导致生产线暂停的严重后果。
一方面,以纪检监察之力保障了重大工程项目的正常运行成为新常态;另一方面,舟山市纪委市监委不断释放问责越来越严信号,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典型问题通报曝光。2020年9月,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海洋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原党委委员、副主任叶同杰因涉嫌职务违法职务犯罪受到舟山市纪委市监委作出的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并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审理。11月,舟山市纪委市监委通报了2起退休领导干部违规兼职取酬问题……用纪法“亮剑”,铁拳护航企业发展。
“目前,我市已经建立了‘互联网+两个责任+纠正四风+政治巡察+精准扶贫+清廉工程’的‘清廉舟山’智慧纪检监察机制正在不断释放叠加效应,让优化清廉营商环境的步子迈得更稳健。”该负责人介绍,纪检监察部门积极运用大数据监管,依托“数据大脑”平台,实现政府部门之间监管信息互联共享,打破信息孤岛,以大数据思维和技术,搭建线上线下无处不在的监督网络,做到精准监督、精准执纪。
(舟山市纪委市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