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开心门卸包袱 “育”解心结燃激情
【清廉网】人们常说:“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回访教育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既是帮助受处分党员认识、改正错误的关键一环,也是引导受处分人员正视自身、重拾信心的有力举措。2020年,科右前旗纪委监委在持续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的同时,着力深化“后半篇文章”,做足回访教育“功课”,扎实高效开展受处分人员回访教育工作,在教育人、转化人、挽救人上下功夫。
严管厚爱,研判把脉精细化
开展回访教育,是做好执纪审查调查“后半篇文章”的重要内容。
旗纪委监委把回访教育作为压实管党治党责任的重要抓手,始终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不断加强对回访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的管理,建立回访教育台账和回访教育档案,履行教育挽救犯错误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
“受到处分后,我心里既恐慌自卑,又压力巨大,干起工作来,也有点畏首畏尾。”一名干部在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后,一度心情低落,心理负担重。审理室工作人员在回访工作开展前,先行查阅受处分人员处分材料,依据其错误性质和情节、处分类型和个人表现等,以侧面了解、电话询问等方式,对受处分人员思想认识、工作表现及家庭情况进行“全面把脉”,明确回访目标,找准问题症结所在,拟定精准化、个性化的回访方案。
有的放矢,对症施治个性化
回访教育杜绝“千人一面”,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回访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深入受处分人所在单位、家庭,以沟通交流的方式,面对面与受处分人进行谈心谈话,说明回访目的和意义、听取思想认识和态度、了解工作现实表现、提出回访意见和建议。工作人员将心比心,在充分了解受处分人员想法的同时,突出引导转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积极引导,帮助其缓解压力、卸下包袱,使回访对象深刻感悟到组织的良苦用心,从而转化思想、转变态度,更加相信组织、依靠组织。工作人员坚持以真诚关心做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访到点、谈到位,不要“灌输式”教育,而是积极帮助被回访人员分析其发生问题的根源,指出其中的偏差和问题,找准“病根”,对症施治,让其重拾信心、重新干事。
成果运用,访谈诊评常态化
扎实推进回访教育,也要做深访后文章,使回访教育更具延续性。
回访结束后,旗纪委监委详细记录受处分干部思想认识、回访意见及提出的要求建议并整理归档,结合实际情况定期进行“回头看”,对受处分人员受处分期间认错、悔错、改错的态度表现和干部群众的评价及实际工作成效等作出综合评价,作为处分期满后提拔使用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此外对于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工作积极性不够高的还会视情再次开展回访,强化跟踪问效,筑牢思想防护,进一步提高回访教育工作规范化、精准化水平。“经过你们的回访开导,我感受到组织没有放弃我,也没有忘记我。心头的‘疙瘩’解开了,在往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更加努力,请组织放心……”在回访工作中让工作人员最欣慰的,就是听到他们说出这些话。
2020年,科右前旗纪委监委共对61名受处分人员开展了回访教育,用真心真情唤醒“跌倒”干部,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关怀,把写在纸上的教训变成牢记心底的敬畏。“党员干部被处分后,有的觉得人生有了污点,压力很大,不能正确知错、悔错。回访教育就是帮助他们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用关心关爱让他们重新出发。”参与过回访工作的纪检监察干部说。
回访工作结束不等于教育工作结束。科右前旗纪委监委将始终把回访教育作为一项常态化任务,不断加强对受处分人员的教育管理,促进受处分人员的思想转化,体现“改了就是好同志”的鲜明导向,让跌倒的干部改过自新,重新加入到干事创业的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