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最讲传承

图为李增辉与蒙艳燕一起到群众家中走访
【清廉网】 在2019年10月份开展的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交流研讨中,身边的一位同事谈到纪检人的“初心”与传承,不由得触动了我,相较于党史延续的鸿篇巨著,基层纪委虽“小”却也有着“大”传承。
2019年初,我开始担任县纪委监委扶贫与民生监督检查室主任一职,负责全县扶贫民生领域的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时逢我县脱贫摘帽,科室人少事多,缺乏经验的我瞬间傻了眼,抓不住工作重点,导致里里外外一团糟。
领导看我实在忙不过来,便答应会给我充实几个“新人”,可是等人员到位后我才发现,原来新的力量都是从领导岗位上改非下来临近退休的“老干部”,他们分别是原派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纪检组长蒙艳燕、原派驻县国土资源局纪检组长杨泽仙、原派驻县财政局纪检组长蒙秉国、原派驻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纪检组长蒙秉英。
领导要求我协调4位老领导共同开展工作,但我心想,不能分派过重的工作任务给老同志,自己还是要“挑大梁”。
紧接着,全县的脱贫攻坚督查就悄然启动了,监督检查的第一页清单就是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提振全县脱贫队伍精气神。作风督查看似简单,可是督查的第一站就让我犯了难,督查组在一次监督检查中就发现有驻村干部无故离岗,两位正科级领导都负有监管不力责任。
“责任人级别比我高,还是之前的老熟人。”当场我就僵住了,和我同行的原人社局派驻纪检组长看出了我的异样,连忙把我叫到一旁。
“纪检干部就是要有能力、有气魄、有担当,在农田里除草,就不要怕脏了鞋,一味当老好人是干不成纪检监察工作的。”她的话掷地有声,及时给我壮胆鼓劲,最终作风不实的驻村干部和2名监管不力的正科级干部都受到了严肃处理。
8月,为迎接全省脱贫摘帽成效验收,我们科室有的放矢,组织了对全县财扶项目及东西部协作项目监督检查。
然而,专项检查开展一周下来,我连点“异样气味”都没有嗅出来,查找项目病灶变成了下车拍照,工作没有成效让我感到不安,这时我们科室的“老人”、原财政局的派驻纪检组组长又用余热照亮了我们。
在科室的“碰头会”上,组长按照见人、见项目、见资金的要求给我们讲解,强调档案资料和实地查看相结合,着力在检查中发现扶贫资金项目重复建设、项目无成效或失败的、未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和没有及时兑现分红以及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截留挪用、贪污私吞等违纪违规问题。
当期的专项督查有效地督促一批项目整改及分红兑现。
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老人”们的“传、帮、带”精神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到我科室不到两周就要退休的原国土资源局派驻纪检组组长,用了整整13个日夜指导我撰写信息、拟写报告、做好笔记留存,下队谈话、记录笔录、清缴违纪款项,每一步都留下了纪检人的身体力行和谆谆教导。
纪委监委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工作时我们是好同志、好搭档,休息时我们是好兄弟、好朋友。再过两个月,我们科室的最后一位“老人”原市场监管局派驻纪检组组长也将离开她奋斗的岗位,我无力挽留,但是内心却是万般珍重。
生病时的一声问候、伤心时的一次安慰、困难时的一只援手、迷惑时的一次提醒、快离别时的谆谆教诲,都是她给我的人生最温暖的回忆。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4位“老人”虽将离开县纪委监委扶贫与民生监督检查室,但是他们的理想与追求,接力般铸就了纪检监察干部优良的精神传承,这是脱贫攻坚路上一道靓丽的足迹,更是扶贫民生一线纪检监察人应该传承的“法宝”。(独山县纪委监委李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