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阳县纪委监委:两年攻坚战 只争朝夕
【清廉网】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以来,固阳县纪委监委以绝不放松的态度全面配合县委县政府完成脱贫攻坚工作,立足职能职责,紧紧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全程监督,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全力保障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如今,固阳县23个自治区级贫困村全部退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212户、7844人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5.5%下降为0,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根本解决,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
精准监督 为脱贫攻坚“清扫路障”
县纪委监委紧扣脱贫攻坚工作重点,用精准监督聚焦精准扶贫,严格按照“四摘四不摘”要求适时开展监督检查,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查看资金兑付是否及时、产业项目是否因地制宜、看病是否按规定报销、教育补助资金是否补助到位等群众关注的问题,精准监督,为脱贫攻坚“清扫路障”。
群众脱贫后最担心的就是扶贫政策断了线。为此,固阳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再监督”,各纪检监察组充分发挥近距离、常态化、全天候优势,校准监督“探头”,靠前监督,精准发力。紧盯群众关心关注的扶贫政策、项目资金落实、和脱贫攻坚专项整改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项行动,2018年以来共开展冬季取暖煤补发放专项整治1轮次、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四种行为”专项整治1轮次、“三务”不公开、假公开、公开不到位专项治理1轮次,共发现并处置问题线索46件,其中,立案审查9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人、组织处理34人,共有43名党员干部因腐败或作风问题被纪律处分。
澄清正名 为扶贫领域“清淤护航”
县纪委监委接到群众反映,刘瑞龙担任林草局副局长期间以权谋私,滥用职权,利用职权给亲戚安排工作......收到举报后,固阳县纪委监委立即成立核查组,经过认真调查核实,查明这些举报问题都不属实。为此,县纪委监委到林草局组织召开澄清座谈会,为其受到的不实举报进行澄清说明。
刘瑞龙的事情在固阳县并不是个例。今年6月,县纪委监委还在金山镇红崖湾村村委会议室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叶荣同志召开澄清座谈会,为其澄清正名,消除负面影响。
近年来,县纪委监委多次到受到失实举报的干部所在单位召开澄清会,现场解答干部群众疑惑。被错告诬告党员干部提拔和考察任用的,及时向组织人事等有关部门通报反馈,避免因此影响提拔使用;在网络媒体上造成不良影响的,根据调查结论,会同宣传部门说明有关情况,必要时通过网络媒体公开通报。截至目前,县纪委监委共为6名受到诬告陷害的干部进行了澄清事实,其中扶贫领域干部2名,切实为全县广大扶贫干部树立了旗帜鲜明的干事导向。
科技监督 让扶贫数据“公之于众”
县纪委监委自主研发集公开透明、共享监督、智能反腐为一体的大数据监督平台,强化对民生领域各项工作监督的再监督,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平台运行以来,全县累计录入并通过“五位一体”公开模式,2013年以来,公开“三务”公开信息6万余条,通过智能提醒,发出预警1万余次,有效提升各部门单位的公开力度和平台的运用频率;累计接入财政一卡通、公安户籍、房产、危房改造、林地和耕地、贫困人员、残疾人员等专用数据信息13项289万余条;通过智能分析和人工比对共发现问题线索27件,经过办案部室的进一步核实,目前已挖出因同时拥有房产或企业信息异常领取低保背后因审批不规范、优亲厚友等问题立案审查5件9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8人,全面实现了“线上”分析比对、“线下”监督执纪问责省时省力增质增效。
重拳惩处 助力脱贫攻坚“攻城拔寨”
县纪委监委针对农村基层腐败问题频发态势,从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和网络监督平台建设两方面入手,深化村务监督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了正风反腐实实在在的成果。2018年以来共处置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276件,其中,立案审查57件,给予党纪处分56人。
聚焦成果整改运用,坚持立行立改,及时跟进、全程关注,坚决杜绝处分决定‘打白条’‘打折扣’‘搞变通’等问题,综合运用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多种方式,由过去“惩处极少数”向“管住大多数”转变、由“突出以治标为主”向“注重以纪律治本”的转变;全面做好中央扶贫领域专项巡视及巡视“回头看”移交问题线索处置工作,承接上级纪委监委交办中央扶贫领域专项巡视移交问题线索64件,其中,立案审查13件17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7人;承接上级纪委监委交办中央扶贫领域专项巡视“回头看”移交问题线索16件,其中,立案审查4件7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人。
“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冲刺收官阶段,我们必须以更大力度更加精准切入主战场,坚守‘纪律部队’职责定位,一以贯之聚焦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把“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纳入脱贫攻坚监督范畴,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坚实的纪律保障。”固阳县纪委监委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