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七星关:持续在党员干部学懂弄通做实方面下“苦功夫”
【清廉网】(梅吉祥 薛富)近年来,七星关区杨家湾镇纪委、派出监察室不断在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和理论学习方面下“苦功夫”,通过不懈探索,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持续组织或指导辖区内党员干部开展理论学习和警示教育,既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成效,也获得了良好的思想政治反响。
持续运用学习机制,教育引导干部增强政治意识
开展“纪法半小时”学习。利用周例会前30分钟的时间,以拓展学习平台、提前准备讲义、集中组织培训、形成教学常态、撰写学习心得、适时举办测试“六步骤”,组织镇村干部学习党章党纪法律法规,适时将中央、省、市、区最新方针政策、文件精神纳入学习内容。推动全镇干部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
认真指导和协助发案单位开展“一案一整改”。适时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向党员干部宣读党纪政务处分决定,要求被处分对象现场作出检讨,以此深刻警醒、教育他人,让党员干部感受到反腐倡廉的严肃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按照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提高自己,使他们的思想、能力与行动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和事业发展需要,对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真正做到坚定坚决、不折不扣、落实落细。
持续强化日常监督,着力推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开展明察暗访、监督检查和政治监督。实时在脱贫攻坚工作群或党政联席办公会上进行提醒,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效,推动化风成俗。坚持每个月开展1次明察暗访,每两个月开展1次监督检查,每三个月开展1次政治监督,第一时间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被监督检查单位,提出整改意见。并要求辖区内各单位进行自查自纠,及时整改尚存的问题,做好风险防范准备,未雨绸缪。
充分发挥专责监督作用。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引导人大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通过多方监督,促使相关单位做好信访工作。利用各种平台,引进和宣传“枫桥经验”,要求镇综治办、派出所联合各村(社区)“两委”加大矛盾纠纷排查频率,及时掌握各寨组邻里纠纷等群众内部矛盾,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本着以人为本的初衷,就地解决缠访、闹访、越级访的问题,尽可能将信访风险降到最低。
持续加大执纪力度,一以贯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预防与惩治相结合的原则。一是督促班子成员、站所股室负责人及各村(社区)支书主任签订廉政承诺书,把负责、守责、尽责体现到每个岗位上,压紧压实党员干部依法用权、公正用权、廉洁用权的责任,保证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二是灵活运用“第一种形态”,加强口头提醒和日常约谈。协助党委负责人开展预防提醒集中约谈,指导班子成员对分管部门开展常态化约谈,对于有必要的及时开展主动约谈。
深挖彻查群众身边的“微腐败”。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开展“大遍访”专项行动走访、接访群众,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提高治理腐败效能,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始终保持定力,寸步不让,用心对待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防止新问题萌发、老问题复燃。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强化纪律执行,既毫不留情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又善于做到“三个区分开来”,形成强烈震慑,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持续抓好队伍建设,打造忠诚可靠纪检监察铁军
组织参加各类学习活动。一是及时组织纪委委员参加新时代学习大讲堂专题讲座,提升其理论素养;二是适时召开村务(民生)监督业务培训会,进一步提升监督员履职尽责能力;三是按要求组织本委(室)干部以座谈会的形式学习原著、会议精神和被监督对象领域的理论知识,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培训和考试,力争优秀。注重培养干部的专业能力、团队精神,通过多种学习渠道,不断增强队伍适应新时代新环境新要求的监督能力。
注重在实践中锤炼素质。审查调查工作中,加强与兄弟单位的紧密合作:一是虚心向区级协审组请教立、结案的规范性操作,二是寻求与邻近乡镇交叉办案的机会,学先进、找差距、补短板,达到边学边练边补的效果。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1+1”以老带新“传帮带”作用,通过与干群沟通交流、查阅调取相关资料等提升纪检监察干部思考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通过谈话、撰写报告等提升其语言表达与文字写作功底。
据悉,经过数年努力,七星关区杨家湾镇党风廉政建设在全市取得了好成绩,整体作风得到很大转变。加上持续组织的学习和教育,极大调动了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总体工作热情高涨,政治生态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