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泉县“四抓机制”推动“三务”公开走上常态长效运行轨道
【清廉网】(于春)突泉县坚持把监督推进“三务”公开作为铲除基层“微腐败”土壤、深化源头治理、筑牢“三不腐”防线的重要举措,建立“四抓机制”,推动“三务”公开工作走上常态化、长效化的运行轨道。目前,全县274个公开责任主体在“三务”公开网站累计公开信息17万余条,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一是抓机制建设定责,“一办四组”协同推进,促进公开组织化、系统化。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三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分别由相关县级领导负责的“三务”公开办公室和党务公开工作推进组、政务公开工作推进组、村务公开工作推进组、“三务”公开工作督导组,健全了“一办四组”工作机制,并贯通县乡村三级,压实了“三级定责、同步履责、纪实考责、精准问责”的完整责任体系链条,推动全县形成“三级书记”抓落实、“一办四组”抓跟进的工作格局。在县级层面从“三务”公开工作部署落实、跟进推动、考核监管、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总体规划和分组推进,确保“三务”公开工作层层有人管、项项有人抓、时时有人监督,促进公开工作常态化开展。
二是抓载体建设增效,“六位一体”综合模式,促进公开多元化、便捷化。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按照“县建网站、乡镇建公众号、村建微信群”的思路,一体化推进一网、一号、一群、一栏、一会、一卡“六位一体”公开体系,实现了信息公开发布端由“单一式”向“复合式”转变,群众接收信息端更便捷。在公开网站开发了“一键查询”功能,群众通过点击网站或手机APP输入身份证号、姓名便可以快速查询到与自己有关的各种惠农惠牧补贴补助、金额标准、医保、社保等详细信息情况,同时,也可查看到同村其他村民的相关情况,进行相互比对,实现了“指尖一点通”和公开“零距离”。截至目前,各相关职能部门在“一键查询端口”共录入信息417万余条。既对基层“微权力”的监督起到了治本之效,又通过信息的阳光“晾晒”,向老百姓晒出了信任、晒出了理解,解除了群众的疑惑,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是抓内容审核提质,“一录三审”层层监管,促进公开程序化、规范化。参照盟纪委监委下发的关于深入推动全盟基层“三务”公开工作指导意见,根据党群部门、政府部门、乡镇、行政村、社区工作侧重不同的实际,制定4项公开内容清单,完善108项公开目录,分别形成了涵盖县乡村三级,包含党务、政务、村务、财务内容的标准化公开模板,明确公开内容、时限和要求。并构建村级录入、乡镇把关审核、部门审查审核、纪委监督审核的“一录三审”工作机制,对村、镇、部门分别进行监管,形成全方位、无死角的闭合监管链,推动公开向纵深发展。补充录入2013年至2017年数据46012条,并进行了一轮排查“回头看”,实现公开可查询可追溯,数据追踪“四风”问题线索1条,通报1人,深化“三务”公开再监督。2020年7月份,县纪委监委抽调人员组成督查专班,通过网上查询的方式对全县“三务”公开网站信息进行系统大排查,集中整治八个方面问题,针对每个部门存在的具体问题逐一列单整改,统一下发通报一期,并对直接责任人进行“一对一”培训指导,确保公开既有数量又有效果。
四是抓问题监督保障,“三级联动”一抓到底,促进公开常态化、长效化。建立公开数据“智能监控”平台,通过“三务”公开后台管理系统对前台“晾晒”的公开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对比分析、提醒预警、系统排名,提高了监督的时效性。推行周督查、月抽查、季通报、半年专项检查“一通三查”监督机制,启动“三个一批”专项行动,对公开不及时、不到位及不公开问题进行通报、提醒、整改、约谈和问责。运用“三务”公开平台“一键举报”功能,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县纪委监委共处置“三务”公开方面问题线索47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8人,组织处理9人,问责3人,约谈21人。健全“三务”公开监督考核体系,将“三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目标,发挥考核“风向标”作用,实现督查常态长效、公开规范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