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建设清廉乡村 湖州这样打造基层政治生态绿水青山
【清廉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然生态的山清水秀离不开政治生态山清水秀的托举和保障。
2017年11月,湖州出台《关于建设清廉乡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保障的指导意见》,部署实施推进清廉乡村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
建章立制 将小微权力装进“制度笼子”
近年来,湖州紧盯权力运行的薄弱环节,扎紧制度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这一来一去我们村‘凭空’多出8万块钱,这‘八项规定’还真是起了大作用啊。”村民戴银宝忍不住给清廉正村八项规定点赞。
据安吉县天荒坪镇五鹤村村党总支书记李照宏介绍,该村拥有集体毛竹林800多亩,多年来毛料都是采用协议定价每度(两年为一度)2万左右对外出售。今年,按照清廉正村八项规定,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发包、租赁和转让必须按规定履行民主决策程序,李照宏将毛料出售事宜提交到了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多轮公开竞价后,最终五鹤村毛料成交价被竞拍到了每度10万元,一举结束了毛料贱卖的现状。
“2019年7月,安吉县探索制定《清廉正村八项要求》。”县纪委县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要求以清单的方式对村级政治建设、村级决策、“三资”管理、工程项目、“三务”公开、村级监督、队伍管理、乡风文明八个方面内容作出具体规范,列明了村级事务运作中“必须为”与“不可为”的清单事项26项。进一步明晰村级治理的权力边界,将从严治村的要求有效传导到基层末梢。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村工程建设量不断增加,湖州紧盯这一新情况,将村级限额以下工程的规范化管理作为清廉乡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攻坚。督促有关部门制定《限额以下工程建设项目发包办法》,并在南浔区练市镇试点,建立指导价预算、程序化管理、多方式发包、承包方库选、全过程监督、双随机评估等六项工作机制,规范了施工方确定、建设过程监管、项目验收、工程款支付等各环节的标准,有效压缩了权力寻租空间。目前,南浔区试点经验已在全市推广,初步实现了费用降、工时降、风险降和管理水平提升、工程质量提升、群众满意度提升的“三降三升”良好效果。
全程监管 给集体“三资”编织“安全网络”
湖州各地聚焦资金账务透明度、资产管理规范化、资源管理科学性等环节和领域,推陈制度创新,加强全程监管,推动集体“三资”有效管控。
刷卡签字、开具发票,不到5分钟,德清县钟管镇沈家墩村的报账员顾芸莲,顺利刷卡支付了44.7元购买办公用品。
“使用村务卡消费后,除提供发票外,还需附上消费交易凭条、开支明细等单据,由‘三资’管理中心依据村务卡汇算范围和财务制度进行审核,不符合报销规定的支出,由持卡人自行承担。”德清县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介绍,“村务卡”从源头上将开支规范化、制度化,全程留痕,实现了资金流动、开支项目以及数额的可查询、可追溯。
2018年年底,湖州市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村级非生产性开支村级公务卡结算制度的指导意见》,2019年1月,全市实行村级非生产性开支使用村务卡结算制度。
实现“三资”有效管控,不仅要有制度约束,也离不开群众监督。在长兴县的各个村里,家家户户门上都有个二维码。打开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后,可以直接进入清廉乡村“村务e点通”平台,平台涵盖“三资”管理、民主决策、村级工程招投标等方面内容向群众公开。“村务e点通”还设置了群众互动版块,村民均可对村级事务开展情况进行点评、曝光、线上事务办理咨询等。
专群结合 让监督力量直抵“神经末梢”
改善基层难于发现问题、监督不畅的短板,需要让监督触角不断向基层延伸。早在2018年5月,安吉县灵峰街道建立“廉情工作站”,通过整合力量、理顺机制、延伸触角,着力探索村级联合监督模式。廉情工作站由村干部兼任站长,下辖村监委、廉情监督员、廉情包干片区长三支队伍。
今年初,省纪委省监委部署在全省开展“强化清廉村居建设有力推动基层治理”专项工作,推动村(社区)全部设立监察工作联络站。4月,湖州市实现了村(社区)监察工作联络站全覆盖。并在原有廉情工作站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了有益尝试——将廉情监督员吸纳为监察联络站联络员、信息员。
“2019年,市纪委市监委出台贯通融合乡镇纪检监察与基层群众监督力量健全基层公权力监督体系的实施办法,通过吸纳公信力强、责任心强的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老干部等为廉情监督员和村网格监督员,将这股力量运用于监察联络站,无疑将助力联络站作用的发挥。”湖州市纪委市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联络员们将直接受镇、监察办公室的领导和管理,进一步畅通了与乡镇监察办廉情信息上报、问题反馈、监督检查等方面的联络,在工作中,他们对照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履职清单开展工作,不断推动监察监督向基层延伸。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经过几年探索实践,湖州市初步形成了集体“三资”有管控、权力运行有约束、基层监督有章法、工程监管有突破、乡风文明有传承、正风反腐有震慑的清廉乡村建设“六有”模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全市农村党员干部信访举报连续三年下降,今年上半年较2017年同期下降幅度达68.28%。
(湖州市纪委市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