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是“临时”的 手中权力却是“正式”的 义乌严防政府雇员微腐败
【清廉网】“您好,我们在资格审查过程中,发现您之前在其他镇街担任雇员期间,因工作不当被辞退,现在已经被列入了人社局的雇员黑名单系统,这不符合我们的报名要求,今天电话就是通知您这个事情。”“哦,知道了。”义乌市稠江街道组织室同志话音刚落,电话那头传来了无奈的声音。原来,早在今年年初,义乌市针对雇员招录建立了“黑名单”制度,明确对疫情防控等重大工作中不服从指挥、消极对抗或有其他不当行为的雇员,各用人单位在招聘报名或考察时,不得将其录用为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不得重新录用为雇员。
义乌市政府雇员数量相当可观,常年保持在9000人左右。据统计,近年来该市查处的职务违纪违法案件中,雇员违纪违法案件就占了三成。为此,该市围绕加强雇员队伍管理,预防“微腐败”开展了专项治理。
严管+厚爱一视同仁强化认同感
政府雇员虽身份“临时”,手中权力却是“正式”的,他们代表政府履行职责,一言一行关乎政府形象。因此,义乌市纪委市监委通过压紧压实雇员主管部门、使用部门的主体责任,从严管和厚爱两个维度,不断强化雇员队伍的职业认同和身份认同。
该市市场监管局的雇员也有400余人之多,为提升队伍清廉指数,该局持续开展以“六解决、六树立”为主要内容的雇员纪律教育提升活动,强化雇员队伍管理,积极挖掘和培育先进典型,2020年陆续有雇员获评市道德模范提名、市“战役先锋”等。
标准化+数据化规范权力行使防止用权任性
雇员多在基层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群众反映较多的往往是用权任性、作风疲沓、吃拿卡要等问题。因此,规范用权是从源头上切断雇员“任性之手”的重中之重。市纪委市监委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各镇街纪委(监察办)积极履职,推动各单位以标准化的理念、数据化的运行,进一步箍紧雇员“小微权力”。
在派驻第九纪检监察组的推动下,市应急管理局开展了安全检查标准化建设,实施检查项目清单化、公开化、简明化管理,实行“一网通管”网上平台执法留痕,严格企业查封程序并实行启封复产不见面制,建立“网格员换区块和安监员换岗位”机制、安监员与网格员之间双向监督机制、企业回访机制等,全面规范履职行为。
义亭镇纪委本着“智慧监督”的理念先试先行,以辖区工业园区为试点,推动构建安全生产巡查管理电子平台、定制“码”上安全生产巡查流程、建立安全生产信用评价体系等,系统推进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严问责+重惩治正歪树治病树清除“害群之马”
“稠城派出所辅警翁某某,违规打探案件情况,受到警告处理”“商城派出所辅警朱某某多次驾驶警车非因紧急公务违反交规,受到诫勉处理”……在过去,政府雇员除非构成犯罪,一般轻微违纪违法很难处理,松一点不了了之,严一点动辄辞退。驻公安局纪检监察组为此积极探索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在辅警问责领域的深度运用,推动市公安局制定出台《警务辅助人员问责规定(试行)》,设置提醒、诫勉、警告、辞退四档问责方式,区别对待不同种类、性质的违规违纪行为。《政务处分法》颁布后,又及时组织全体辅警开展学习,并积极探索内部问责规定与法律的有效衔接。
另外,作为全国首批12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之一,该市还将雇员处分信息纳入个人信用体系,个人信用扣分会对其再就业、参加政府采购、办理信贷等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已经触犯党纪国法的政府雇员,市纪委市监委绝不手软,重拳出击。早在2017年,该市就办理了“雇员留置第一案”,对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辅警丁某某勾结黄牛买卖驾照分数处理汽车违章事宜并收受贿赂进行严肃查处,形成有效震慑。廿三里街道原雇员何某某多次收受企业主财物共计价值人民币7.3万余元,被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苏溪镇原雇员张某某利用负责环保巡查的职务便利,多次向辖区内的企业主索取财物共计人民币1.3万元,被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近3年来,全市已查处政府雇员违纪违法案件197起,其中党纪政务处分27人,涉嫌职务犯罪移送司法机关5人。
(金华市纪委市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