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浓度、有密度、有深度的培训中汲取“营养”
【清廉网】(尹丽丽)七月的阿尔山,风光旖旎,气候宜人。为期五天的内蒙古自治区纪检监察案件审理业务培训在紧张而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落下了帷幕。作为一名从事审理业务两年的审理干部,有幸第一次参加全区范围的审理业务培训,既有收获又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五天的培训内容充实、时间紧凑,有浓度、有密度、更有深度,需要我们慢慢消化吸收,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增强履职能力,在审核把关、监督制约中时刻保持叶落知秋的敏锐力与鉴别力。
案件审理实务,增强了我的政治自觉
自治区案件审理室专家们精湛的业务素养、语言魅力 ,课堂上他们或一语中的、侃侃而谈,或气定神闲、娓娓道来的授课风格,深深地吸引着我,舍不得一刻游离于课堂之外。他们所作题为《不忘初心使命 勇于担当推进新时代案件审理高质量发展》《案件审理实务与流程规范》《从审理角度谈案件审查调查应注意的问题》等讲座,从不同角度、方向、侧重点为我们讲解了当前审理工作任务、案件质量问题、审理流程规范及审查调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拓展了我的审理思维、解答了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改变了我的审理视角,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我在审理工作中政治监督、政治把关职能的意识。
中纪委专案经历分享,提升了我的视角
能够参与到中纪委专案中,一定是每一位纪检监察干部的追求目标。中纪委的办案模式、方法具体是什么流程、强度与难度?可能在我们的脑海中无数次畅想过。在此次培训中,自治区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审理二处专家向我们讲述了他在中纪委参与专案的经历与感悟。首先,他用“突然、缺觉、遭遇战……”几个词为我们串连起他初入专案的切身感受,让我们真切地体味到中纪委紧张中却有条不紊的工作氛围。然后,围绕专案的五个阶段将办案人员分为“综合组、谈话组、外查组、证据组”,让所有人各安其位,让我们学到了中纪委忙而不乱、高效有序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为我们的审调工作提供了指引与范本。
职务犯罪证据的审核认定,提醒我办案中要纪法双施双守
实践中,职务犯罪案件办案经验少,能力不足是困扰审查调查部门不可逃避的问题。此次培训中,自治区检察院、高级法院的两名检察官、法官对职务犯罪案件证据标准的把握与认定及渎职犯罪的审查判断进行了细致入微地讲授,让我们了解到我区职务犯罪案件基本情况,认识到我们办案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职务犯罪案件退补率高问题,我们要强化证据意识和程序意识,以调查程序和司法程序的二元性为指引,形成以“审判为中心” 的证据意识和司法理念,排除非法证据,对证据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达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做到纪法衔接,法法衔接。
模拟案卷实践教学,提升了我的实战本领
此次培训,在安排了精彩纷呈的常规课堂教学外,还进行了模拟案卷实战演练。通过阅卷,查找案卷在事实、证据、定性、处理、程序、手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初步审核意见报告和审理报告提交给评审组。自治区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专家专门对模拟案卷从总体情况、阅卷中发现的问题等几方面进行了逐项解答,对学员答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进行重点讲解。通过模拟案卷实战,让我明晰了自己日后审理工作的方向、重点及需要重点学习参考的审理范本。
五天的培训,紧凑而短促,充实而快乐。汲取知识养分的过程中,倍感自己在思想认识、知识储备、能力素养、业务水平等方面与他人的差距与不足,让人焦虑的同时也让我意识到工作中要时刻保持审理严实细深的工作精神,踏实积累、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