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资监测” 牢牢管住小微权力
日前,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康和桥村报账员通过村级资金审批系统上传原始发票及相关附件,经镇三资中心、农业分管副镇长审批,代理出纳发起支付,完成了该村2020年1月份一笔小区雨污水工程502715.9元的全部审批、支付流程。而这整个过程都在秀洲区农村集体“三资监测”平台的监测当中。
而该平台是区纪委监委指导督促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开发、区纪委监委同步实时监控的利器,也是该区管牢小微权力、建强清廉村居的重要举措之一。
清单化亮权——扎紧制度“笼子”
“召开全体股东(代表)会议对年度收益分配方案进行审议,应到股东(代表)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日前,秀洲区洪合镇新王桥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胡斌在遇到村集体收益分配问题时,翻开《秀洲区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8条”流程图》第6页介绍说,“我们要按照流程图要求,程序必须到位。”
为加强村级小微权力监督制约,秀洲区从村级决策类、村级管理类等三类事项明确了“38条”规定,其中包括村级重大事项“五议两公开”、小型微型工程等决策类13项,村级资金的使用、网上支付等管理类19项,户口迁移(跨村)等服务类6项。同时制定了流程图,以图表形式,明晰制度,扎紧“笼子”。
同时,秀洲区还出台《关于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三级责任”体系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监管责任;区纪委与农经、财政等部门结合区委巡察和基层反映突出问题,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补齐了制度短板。
信息化管权——用好智慧“大脑”
2019年12月,秀洲区油车港镇杨溪村原党委委员、村民委主任戴正冬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十万元,这已是该窝案中被判刑的第三名村干部。经查,该三名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多次采用虚报冒领、伪造签名、多报少支等手段,共侵吞、骗取公款29万余元。

该系列贪腐窝案的发生,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资金监管不到位、镇级平台监管流于形式。为抓实开展以案促改,深入推进清廉村居建设,秀洲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徐玉良多次到农经部门调研,督促指导建好、用好区级“三资监测”平台。通过该平台,区纪委监委实现了对村级财务处理、做账进度、资产资源台账、经营合同管理、在建工程付款等情况的实时动态监督和“红、黄、蓝”三色预警,严控廉政风险。
与“三资监测”平台同级的还有两个“孪生兄弟”——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和村级资金审批平台。运用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将全区各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资源交易统一到该平台规范流转;运用村级资金审批平台大额村级资金网上审批、网银支付,推广“村务卡”、村级二维码收款,全面实现“非现金”结算。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能,又减低了廉政风险、提升了“清廉指数”。2019年共交易144宗,交易金额3968万元,实现平均溢价率12.5%;完成线上审批11802笔,涉及资金13.14亿元。
网格化督权——打造监督“哨兵”
“我们村沈某某在外地赌博并被公安机关查处了。”日前,油车港镇上睦村监察联络员向该镇监察办及时反映了一条问题线索,该镇纪委经过调查核实,给予沈某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这是秀洲区基层监察联络员作用发挥的一个剪影。2018年底,秀洲区出台《关于建立基层监察联络员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在全区所有村、社区等聘任基层监察联络员465名,并通过“理论课堂+实战课堂”,加强业务培训。制定出台囊括监察联络员《监督流程图》和《监督报告表》的履职清单,并建立网格化监督、片区化协作、监督信息报送等工作机制。

2019年,秀洲区着力用好这支队伍,提升监督的“有效覆盖”,让监察联络员参与监督检查、配合信访处置等工作,将基层监察联络员打造成党风廉政“宣传员”、基层廉情“直报员”、小微权力“监督员”,为小微权力监督架起一架架“小探头”。
去年以来,全区监察联络员上报监督信息1019条次,其中列为问题线索16条,推动诫勉谈话或提醒谈话处理15人次、开除党籍3人次。(嘉兴市纪委市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