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县小小食用菌撑起致富“黄金伞”
图为宾阳县纪检监察干部在陈平镇新安村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了解扶贫产业政策落实情况。
清廉网讯(廖伟均)“詹大姐,您是贫困户吗?今年种了多少亩大球盖菇和黑木耳?农业补贴、农业保险之类的惠农政策您有享受吗?”
“我种了6亩的大球盖菇和5亩黑木耳,这边几个大棚种的就是黑木耳;大球盖菇和黑木耳都属于食用菌,都享受了农业补贴。”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纪委监委督查组工作人员在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监督检查时来到陈平镇新安村食用菌扶贫产业示范园与贫困户交谈。
“当前农业种植所需农资供应和产品销售方面可有什么困难?
“化肥、种子购买方面没什么困难,但销售这块还有点担心。受疫情影响,采摘好的大球盖菇卖不出,这可愁死我了。”詹大姐着急地说道。
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督查组人员及时与驻农业农村水利局纪检监察组和镇农技站联系。
“赖组长,我们今天下去督查的时候有贫困户反映大球盖菇销售方面存在困难,你那边能否联系到相关渠道帮助销售?”工作人员打电话给县纪委监委驻县农业农村水利局纪检监察组组长赖增扩。
了解清楚情况后,赖增扩结合《宾阳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促进农产品流通工作方案》要求,积极与县扶贫办、县市场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联系,并组织双方对接了相关事宜;同时,还组织相关单位通过微信、QQ群、电商平台等帮助其发布销售信息。
“大姐, 大球盖菇现在销售情况怎样了?”一周后督查组人员再次来到詹大姐的示范园里。
“县里和镇里主动帮我联系电商,同时向各单位、企业和社会宣传,拓宽销路;县市场服务中心还免费提供了2个销售摊位,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目前黑木耳已经卖完了,大球盖菇还剩下100多斤,这段时间有许多老板打电话过来要到这里收购,现在每天比原来更忙了,按照18元/斤算,今年的收入多了几万元。”正在采收大球盖菇准备到市场销售的詹大姐亮着嗓子开心地说道。
据了解,该示范园采取合作模式建设,由合伙人提供前期建设所需资金和产品销售渠道,合作社负责筹措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并参与日常管理。南丹县清溪园食用菌种植基地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工人培训等。示范园由3大区域构成,分为生产车间、育种棚区和种植用地,在2018年就已开工建设,前期由南丹清溪园食用菌种植合作社投资56万元,村委投资10万元,开工生产黑木耳菌棒共2.5万棒,2018年10月下地种植后,第一期村委就获得分红2.3万元。第二期由村委利用南宁市产业发展资金50万元,宾阳县核拨第一书记扶持产业发展资金20万元,总投资126万元主要用于建设种植大棚、回购黑木耳育种大棚、购买菌棒生产流水线等。
新安村委以发展入股委托经营和入股分红共同管理合作经营两种模式,让贫困户共同参与进来,并根据县政府相关扶贫政策,为贫困户和合作社申请产业项目奖补。今年产业示范园共安排23名村民到示范园务工,其中贫困户9人,务工人员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与产业示范园进行委托经营或合作经营,每户每年增加收入约2500元。
经过不断地摸索、总结经验,示范园的规模现在已经发展到20多亩,年收益达到十多万,带动27户贫困户生产劳动和经营,给每户年纯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詹大姐就是其中的贫困户。
下一步,该食用菌种植基地还要扩大规模,深挖多产业的发展,共同经营带动更多的村民走向共同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