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疫战中的暖心监督员
清廉网讯(许明银 )2020年3月7日晚上8点15分,黄梅县城。
夜幕降临,街道两边的路灯早已点亮。由于疫情防控处在正吃劲的阶段,街面上依然冷冷清清、安安静静,没有车辆和行人,给人感觉仿佛是一座“空城”。
吴琰下班了。她刚从县纪委办公楼出来,与往常一样,从早忙到晚,拖着一身疲惫,还得凭着县指挥部统一办理的绿色通行证经过三道“卡口”测温登记检查,才能回到家中。一路上她还在想着今天书记强调的、主任安排的、自己手上在做的一大堆事情呢。唉!总是忙不完啦,已连续40多天了,就这么没日没夜的连轴转……
“喂,喂……请问你是吴主任吗?我有事情向你反映……”电话那边声音焦急,情绪激动。
“有事先别着急,你慢慢说,我听着呢!”吴琰正上楼梯,一边喘息着一边安抚对方的情绪。
刚到家门口,还没有进门。吴琰就接到一个用外地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向她反映情况,准确地说是请求她帮助。尽管心中有一丝不乐意,忙了一整天,毕竟晚饭也还没吃啊。自从吴琰担任县中医院的行风政风监督员后,这样的电话她没少接到,有时在周末,有时在半夜,有时在凌晨。对此她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她的本人的相片、姓名、电话、职务和职责都在县中医院的墙上挂着呢。尽管县中医院聘请的监督员还有其他单位的同志,但群众打电话最多的还是吴琰。她说:“我是纪检干部,老百姓能打电话给我,这是对纪委的信任,我不能让他们失望,也不能砸了纪委的牌子。”
这次打电话向吴琰反映情况的是杉木乡周铺村的小聂。
小聂说他父亲今天上午在家摔伤,拨打120救护车接到了县人民医院。医院按照“疫情”时期的要求,先做新冠肺炎筛查,拍了CT,肺部有玻璃影,但还不确定是新冠肺炎,需等核酸检测结果。因县中医院骨科有名,所以他们又赶到县中医院找医生看片子、办住院。县中医院的医生认为核酸检测结果还没出来,CT片子不确定,建议去雷焱山医院诊治。一家人又坐救护车赶到雷焱山医院。雷焱山那边的医生根据临床判断,说不是新冠肺炎患者,建议回中医院按照摔伤进行常规诊治。这时问题出来了:县中医院的医生说核酸检测结果还没出来,新冠肺炎的可能性未排除,不能办入院。医生一句话就让这一家子被拒之院外。小聂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从上午父亲摔伤到现在,折腾了一天,从这家医院到那家医院,又是CT又是检测,人到医院却治不到病啊!这时候,他看到墙上公布的行风监督员的电话,一排有七八个,可是找谁呢?一个也不认识啊!琢磨来琢磨去,最后决定还是找纪委的试一试,于是就拨通了吴琰的电话。
“放心,我一定会帮你们解决!你们先别着急,现在是疫情特殊时期,一切都得按规矩办。”耐心听取了对方的陈述,吴琰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已心中有数。根据经验,她得先稳住对方情绪,再设法帮忙解决问题。
连日的加班劳累,吴琰只觉得双腿如灌铅一样沉重,一倒进沙发里就不愿动了,她多么想休息一会儿啊!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事情找上门,问题总要解决,回避不是她的风格。接下来,她不停地打电话、发短信,找院长、副院长,咨询专家、学者, 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联合三家医院专家主任网上会诊!
把一切协调好后,吴琰舒了一口气,好像心中搬走了一块石头,人一下子感觉轻松了很多。她看了一眼时间:晚上8点28分,距接到小聂电话已过去了13分钟。是时候到现场去看看了,不能让病人等得太久。想到这里,吴琰立即戴口罩下楼,骑上电动车到中医院去。树下灯光斑驳的暗影里,夜风吹散了她的长发,红色的围巾搭在中长的外套上形成一个匆匆的背影。
不一会儿便到了县中医院。进了院子,一眼就看到在救护车边焦灼等待的那一家人。清冷的夜幕下一片空寂,凉风吹在身上还有丝丝寒意。灯光下院门口“发热预诊检测分流”的指示牌十分醒目。
吴琰走向救护车。小聂找医生去了,在车外守候的是小聂的叔叔和母亲。吴琰向他们作自我介绍,这时小聂才从医院楼上下来。吴琰向小聂讲了协调沟通的解决办法,专家正在会诊,很快会有结果。不论是什么结果,一定要相信党和政府。
“千万别着急啊,再耐心等候一下,特殊时期,大家都要互相理解……”望着朴实善良的一家人,吴琰一边解释一边安抚着。
“好,好,谢谢!谢谢!……”一家人连声道谢。毕竟在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哪怕是一声问候和鼓励也能让人暖心啊。令他们出乎意料的是,这素未谋面的吴主任还真在晚上过来探望他们、帮助他们。
很快,院方有了反馈意见:经过网上会诊,综合县人民医院、雷焱山医院、县中医院三方意见,决定收治这名患者。在核酸结果未出之前,安排一间隔离病房让病人入住。
“太好了!”听到这个消息,小聂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光。“再次感谢你们,我本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拨打你们纪检监察干部的电话,没有想到真的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感谢你们!”
晚上8点55分,小聂的父亲就顺利入院。
两天后吴琰打电话询问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排除新冠肺炎。她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