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访量为何连年下降?他们这么说!
2017年以来,德清县涉农信访举报呈现“四个下降”的良好态势,其中:涉农信访举报数量下降56.9%、涉农越级信访举报数量下降70.8%、涉农重复信访举报数量下降68.8%、信访举报办理时长下降47.6%。
数据连年下降的背后是何原因?一起听听他们怎么说。
“信息越透明,‘误会举报’就越少”
王国志是德清县阜溪街道郭肇村村监委主任,检查村务公开栏及“清廉阜溪”微信公众平台线上公开情况是他每个月初都要做的“必修课”。
“村民们只要打开手机就能看到本村财务开支的情况,每一笔支出的时间、去向、用途、金额、经手人等信息都很完整。”王国志说,除了一目了然的村级财务之外,村民还可以看到宅基地建房申请、低保救助、村级工程建设等11大类事关群众利益、群众关注度高的村级权力事项办理流程图以及一键直通县纪委举报平台的举报投诉栏。
“以前村民对村里补偿款分配、村级工程招投标、惠农补助政策不太清楚,心里有疑惑,就去纪委反映,现在只要手机上一点,该享受什么补助,怎么分配发放的,都一清二楚!信息越透明,‘误会’举报就越少。”王国志笑着说起这几年看到的变化。
“我们心里的疙瘩解了,敞亮”
德清县禹越镇杨家坝村村民杨大伯给禹越镇监察办公室成员沈国良打来电话:“之前我们反映的问题都搞清楚了,我们心里的疙瘩解开了,敞亮,希望你们经常来”。
去年12月的一次“清风入户”走访中,杨大伯和组里的几个村民向沈国良反映,怀疑村干部和小组长挪用了土地租金等组里资产发包收入,希望镇监察办查查清楚。走访结束的第二天,监察办的同志就查阅村财务凭证并找相关人员核实,发现村民小组长从未与村民议定分配方案,租金一直存放在小组账户上,这一情况也未向村民说明原因。事后,镇监察办对该村民小组长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协调相关有经验的村干部指导该村小组在年底前议定分配方案。
“我们把这些情况原原本本向杨老伯作了反馈,他也很认可。”沈国泉说。
走进群众家中,当面倾听诉求。“清风入户”行动已开展2500余次,群众心里的疙瘩解开了,来回奔波的信访也变少了。
“第一次办理的时候就要赢得群众信任,这很重要”
刘晖是德清县纪委信访室主任,在从事基层信访工作的4年,她有一个心得:“信访件越到后面越难处理,第一次办理的时候就要赢得群众信任,这很重要。”
诚如刘晖所说,德清县纪委县监委于2018年开始实施初信初访三色亮灯预警机制,其中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提高初信初访的一次性办结率。
对办理进度正常的信访件亮“绿灯”,进度落后临近办理期限的亮“黄灯”,进度严重滞后超过办理期限的亮“红灯”,以“亮灯”形式强化对信访问题办理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及时处理每一件信访举报,实现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初始。
“实施信访举报‘三色预警’以来,德清信访件办理平均用时较往年度同期提速45%,有效减少了重复访、越级访。”刘晖高兴地说到。(湖州市纪委市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