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右前旗:派驻卫健委纪检监察组 强化监督问责与整改落实并重
自科右前旗疫情防控工作全面部署之日起,派驻卫健委纪检监察组立足“监督再监督”定位,高频率地采取“三保障一加强”,即组织保障、纪律保障、内部保障和加强防控程序方式,深入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滚动式”督查,持续跟进监督疫情预防控制和医学监测等职责履行情况。
在旗纪委监委统一部署下,积极开展“下沉式”监督,监督痕迹遍布全旗25个基层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直属部门、239个村级卫生室和130家个体诊所。强力跟进督查各级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工作指令落实情况,督查中坚持对照负面清单当面点卯,对照防控要求释纪明纪,对照问题跟踪抓整改,推进各医疗机构落实责任,力促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指令在全旗医疗机构得到深化落实。
截至目前,派驻纪检监察组督查累计34次,提出整改意见70条。
派驻卫健委纪检监察组结合卫健委医学监测范畴针对各基层医疗机构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要求各医疗机构逐一对照,补齐短板,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做实做细。
各项工作记录要真实、规范。记录要实,卫生院、卫生室的医疗废物处置、器械消毒、紫外线消毒、 院内消毒、健康监测记录等相关登记必须真实、规范;工作要细,院内各室、走廊、物体表面、空气等消毒登记要标明登记使用的消毒液名称及配比浓度等;需要交接人员双方签字的登记要详实;要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工作记录。
制定的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可操作性强。预案要结合卫生院实际诊疗条件,明确领导小组职责,院内及辖区发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如何处置,各职能科室间要合理分工,衔接有序,忌流于形式。
继续开展培训,重在实际操作流程技能的掌握。培训方式要灵活,尽可能避免院内人员聚集开会。要求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掌握发热患者的应急处置、预检分诊、转诊等处置流程。
务必做好医务人员的防护。各医疗机构要规范消毒,并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记录。正确选择和佩戴口罩以及勤洗手是感染防控的关键措施,要确保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到位,要规范着装,严格遵守各项工作程序。对医院的工作人员也要进行健康监测,发现发热、乏力、咳嗽等感染症状的,要立即进行排查按相关要求及时处置。
感染防控工作要到位。落实预检分诊制度。预检分诊处拉警戒线,设双通道,双人双岗,做好人员登记和交接记录,同时对院内医务及相关工作人员登记。根据现有条件设立发热门诊与临时留观点,发热门诊设工作人员排班表。
加强对村级的管理。1.张贴“未戴口罩禁止入内标识”。2.做好健康教育,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3.做好相关服务记录且记录要完整、真实,如紫外线消毒、健康监测记录等必须详实、规范。4.村医必须熟练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技能并掌握疫情报告和处置流程。
与此同时派驻纪检监察组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只开会不落实、各环节配合衔接不紧密、多头重复安排布置工作、重复报送各类表格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苗头性问题,以“四个最严”强化执纪问责,确保一线医护人员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战役中。
以最严的措施 “扎篱笆”。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纪律的通知》《防控疫情期间监督检查台账》,督促归口单位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履行职责,依法依纪及时公开疫情控制、医疗救治、接受捐赠钱款物资调配使用等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及时回应群众关心关切,坚决克服疫情防控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以最严的监督“上发条”。纪检监察组联合卫健委医疗督查组分赴发热门诊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卫生院,采取先一线再后勤、先基层再机关、先暗访再明察,突击检查、随机抽查的办法,开展“滚动式”督查。截至目前,已落实限期整改问题 17条,立行立改 17条。
以最严的处置“拧螺丝”。对暗访检查发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苗头性问题“红下脸”提醒,倾向性问题“黑下脸”批评,轻微性问题“狠下心”整改,突出性问题“放开手”处理,先后批评教育7人次,谈话提醒2人次。
以最严的问责 “绷紧弦”。对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旗委、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决策部署落实措施不实、推进不力、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弄虚作假、不担当、不作为的,严格按照 “一岗双责”追责问责,切实保障疫情防控各项部署和措施落地落细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