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巡察亮剑重点工程项目的湖北襄阳实践
清廉网讯(孟荣)“庞公大桥等项目涉嫌围标串标。公安机关抓捕犯罪嫌疑人34人,纪委监委留置14人,其中县级干部2人、科级干部5人。”日前,襄阳市纪委监委公开通报了一批重点工程项目专项巡察典型案例。
“重点项目建到哪,专项巡察跟到哪。”襄阳市委、市纪委监委守正创新,推动专项巡察保障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实践,取得较好的政治效应、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其中,重拳查出以樊城区政协副主席曹某臣、市交通局总工程师姜某、市规划局副书记雷某华、市国土局副局长季某伟为代表的“关键少数”,引起强烈反响。
百姓“怨气”中找出线索
“房子户型好,采光不错,如果不是巡察组进驻,还建房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住进来呢!”站在138平方米的还建房内,高新区居民庄继波脸上乐开了花。
原来,庄继波一家5口人为2010年拆迁户,与其他5000多人8年在外租房住。一年又一年翘首以盼,一年又一年失望,还建房似乎成了梦想,群众怨声载道。
2018年初,襄阳市委重点项目专项巡察介入后,年底庄继波等5000名群众入住了还建房。
“有时候,从老百姓的‘怨气’中也能找到线索。”襄阳市委第四巡察组周晓军说,巡察工作基本要求是要接地气,接地气的途径之一就是听民声。“怨气”正是民意的一种表达形式,从中可能发现许多问题线索。
不少百姓反映高新区还建房项目拖了8年没有入住,深究细查找原因,发现还建房项目法人代表涉嫌多个违法问题及数名干部涉嫌违纪问题线索:10亿元的BT项目被分成3个子项目,原城投公司招投标没搞成,擅自改为竞争性谈判;3个子项目总共只有3家公司参与,最终每家公司分得一个项目,其中60多岁的刚刑满释放人员刘某江代理的公司中标5.07亿元的工程项目,而该项目开工时间在项目中标之前……
层层解剖麻雀,严厉追责问责。深入查找问题,仅还建房工程共发现面上问题59个,移交领导干部问题线索40件。目前有4人被追究刑事责任,54名干部受到纪律处分或组织处理,清退资金240余万元,清收债权1亿多元,全市109个重点项目存在的142个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牢骚声”中听出猫腻
市委第二巡察组负责进驻内环南线绿化二期项目开展巡察。
“第一次招投标废标后,第二次招投标中标价格竟然比第一次高出71万元。”梳理项目招投标资料,巡察组发现异常。
第一次为何废标?带着疑问,经深入了解,巡察组发现,第一次招投标后,市公路局以审核发现中标企业资质不符合规定为由对中标企业作废标处理。招投标前已进行过资质审查,为何中标后再次进行资质审查?通过查阅两次招投标40多本标书,巡察组再次发现端倪,第二次中标的,竟然是第一次招投标没有入围的企业,而有关负责人还理直气壮地说:“在招投标领域,这是符合程序的。”
巡察组找到废标企业座谈。却听到了该公司负责人的一阵牢骚。“中标企业投标前许诺给100万元,让我们公司不参加投标,我们都没要,没想到还是这个结果……”公司负责人义愤填膺地说。
从牢骚声中,巡察组敏锐捕捉到线索,一举发现了该项目招投标内幕,揪出了襄阳交通市场形成了以姜舰为首,市公路局原局长戴某、襄阳路桥公司原董事长王某为核心的“三个利益圈子”违法招投标问题,相关人员全部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依靠“第三方”查出骗局
“巡察中受手段限制,有时候依靠‘第三方’机构的帮助,反而能够柳暗花明。”襄阳市委第三巡察组负责人说。
在巡察工业项目过程中,第三巡察组发现,申报技改补贴资金的企业较多,涉及资金上亿元。“巡察要想发现问题线索,必须跟着资金走。”第三巡察组当即确定巡察方向。可是,查阅相关资料,却难以发现漏洞。
巡察组决定另辟蹊径,提请国税部门协助查阅申报技改补贴资金企业的缴税情况,结果发现不少企业没有缴税却依然在申报技改资金补贴。“抽查了24家企业,有20家不符合技改补贴资金政策要求,企业伪造设备购置发票、器材购置合同和财务支出凭证问题突出。”巡察组对整个审批流程进行梳理,实地走访过程中,发现有些企业已经停产,却还在领取技改资金补贴。
巡察组发现,市经信部门把所有申报技改补贴资金的审核权和复核权交给第三方评价机构,工作人员利用审核权、复核权进行权钱交易,收受不符合规定企业的贿赂、接受吃请,用虚假材料帮助企业蒙混过关。目前,机构负责人郭某某因涉嫌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已被依法批捕。
事发后,市经信部门等有关部门吸取深刻教训,及时补漏洞,一方面,提请有关部门将项目巡察中发现的违规执业的中介机构纳入失信“黑名单”;另一方面,组建资金追缴工作专班,对近年来268个申报技改资金补贴的项目逐一审核把关,核减企业15家,核减技改补贴1050万元。目前,已为国家挽回20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
以巡促改惠及民生
项目巡察“围绕问题而来,回应群众呼声”,进一步理清了项目建设脉络,找准问题症结,提出解决方案,压实了责任。各项目涉及单位党组织边巡边改,立行立改,推动相关职能单位协调解决了一大批实际问题,民生工程建设进度加快。
针对鄂北调水项目,市水利部门党组进一步明确班子成员分工,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包保项目制度,做到项目谋划科学化、决策民主化、管理规范化。
针对苏岭山大桥项目,襄州区积极筹措资金,征迁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东津新区、市交通运输局加强协调配合,强化监管,科学调度,全力保障,目前施工现场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主桥有望本月底通车。
2019年,市区市政工程开工率由以前的40%提高到80%,20条“断头路”打通、16座人行天桥即将完工。襄阳变得更加美丽宜居,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