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廉洁之花开遍河南罗山县红色的土地
罗山县依托何家冲红色廉政文化资源,积极适应反腐倡廉新形势、新要求,秉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宗旨,不断加强廉政文化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实现廉政文化资源向教育资源转化,为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提供有力保证。探索了一条创新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载体,促进广大党员干部“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有效途径。
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何家冲纪念园鸟瞰图
何家冲地处鄂豫两省交界的大别山区,占地20平方公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环境优美。作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四大出发地之一,其红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文化内涵,先后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河南省政工干部培训基地室外教学点。
何家冲拥有包括闪闪红星门、长征诗碑题词、英雄桥、誓师广场和红二十五军长征大型雕塑墙等40余个红色景点,遍布内涵丰富的红色廉政资源。
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何氏祠
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何氏祠展厅
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何氏祠,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何氏祠建于明末清初,原本何姓宗族祠堂,为一座北朝南的四合院,砖木结构,占地约546平方米,其建筑风格体现的是豫南建筑特色马头墙。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出发前夕,军部机关设在这里,出发前的准备工作会议在此召开。
何家冲闪闪红星门
红军纪坛
红军纪坛由旗杆座、红星等组成,旗杆座正面上浮立体毛体金字“红二十五军长征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基座上竖立一杆高22米的银白色钢制旗杆,与基座高度合为25米,象征红二十五军,旗杆上飘扬的是一面巨大的红二十五军军旗。纪坛中央是一个巨大的下沉平卧式纪念碑,上面镌刻着红二十五军群英的名字。纪坛四周种植的马尾松与纪坛上的绿草地一同构成“红星卧绿野”的美好意境。
长岭岗战斗遗址
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集结地标志——银杏树
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集结地标志——银杏树,现高约30米,直径1.5米,距今有900余年的历史,是何家冲纪念园内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2980余名将士聚集在此出发长征。
红二十五军医院旧址—何大湾
红二十五军医院旧址为明代建筑,砖木结构,四个门楼,四进,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由光山花山寨西移至罗山县何家冲,红军医院随之迁到何大湾内,当时设置有值班室、医疗室、病房、后勤、住院部、警卫科等。
市纪委监委党员干部在何家冲聆听老党员讲红军故事
罗山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充分挖掘、利用何家冲红色资源优势打造廉政教育品牌,使这些资源成为廉政教育的第二课堂。对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何家冲、红二十八军军部旧址、《罗山协议》谈判旧址、灵山会议旧址、红一军军部旧址等革命历史遗迹进行整体修缮,新辟“何家冲红军长征纪念园”,先后投资1800多万元,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征集红军实物、图片、影音资料等250多件。
到何家冲开展教育活动
该县通过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何氏祠、红二十五军军部医院旧址——何大湾、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集结地标志物——银杏树等标志性事物,搭建党建教育平台,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深入推进何家冲红色教育基地建设,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的革命历史,从红色历史中汲取力量,筑牢理想信念。
该县利用何家冲红色廉政文化教育阵地以“红”示廉,挂牌成立了何家冲红色教育学院,以长征精神为核心,开展党史、党性、党风、军史、长征精神等教育工作和红色文化研学活动,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再教育、再提升,树立清廉做人、清廉做事的良好风尚,教育党员干部以“廉”立身。以“红”育廉,利用红色历史推动工作实践。致力于从何家冲承载的党的历史经验教训中寻求借鉴和帮助,找到反腐倡廉教育的有效途径;发挥红色廉政文化的渗透作用,大力倡导党员干部学习历史、研究历史、敬畏历史,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找思路、找方法、找方向,客观地把握红色精神的脉络,动态地传承红色文化的精髓,不断升华人生境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有效地提高决策科学性,增强工作预见性,减少工作盲目性,避免走弯、犯错误。积极倡导学历史、用历史、思历史,把红色党史融入其中,让党员干部借鉴历史革命历史经验,指导工作实践。以“红”传廉。利用“清风罗山”微信公众号推送何家冲廉政文化相关信息;开设“何家冲学院”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建立大美何家冲微信群,每天更新推送何家冲廉政历史知识。(信阳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