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路清,去向明,你所关注的 正是我们所监督的
来路清,去向明,你所关注的
正是我们所监督的
——“执纪审查、执纪监督信息查询应用平台”助推构建扶贫领域监督大格局
清廉网讯(于春)内蒙古突泉县纪委监委“执纪审查、执纪监督信息查询应用平台”投入使用以来,采集相关部门扶贫类数据99.345万条,涉及贫困人口2万余人,汇总民生资金类数据95.985万余条。我们采集了财政,住建局,不动产,人事局等12家单位,涵盖有党员信息,监察对象信息,村干部的信息,一卡通信息,不动产信息,工商注册信息,违纪违法信息共17种信息。
聚焦识别精准
全面对接精准识别。从2018年5月份开始,采集涉及低保、合医补偿、社会养老保险等扶贫民生资金使用的民政、卫生、人社等部门的惠农名册。只要输入某个人名和身份证号,涉及到这个人已知的所有信息都会同时显现出来。通过这种系统查询的方式及时进行对比筛查,并根据系统反馈的对不符合申请贫困户标准的人员与扶贫办等职能部门对接,清理一批识别不精准数据,挖掘一批优亲厚友线索,核实一批“雁过拔毛”人员。
聚焦惠农补贴
及时对接扶贫领域补贴发放。要求财政、教育、民政、卫生、人社等涉及发放扶贫补贴的部门全面及时的在“执纪审查、执纪监督信息查询应用平台”上传资金发放台账,针对公开平台内举报的“扶贫资金未发放到位”“扶贫补贴发放不及时”“补贴资金发放错误”“补贴资金挪用、占用”“死亡领取农低保”“干部亲属违规享受低保”等各类问题,迅速收集归类,根据问题轻重缓急确定核实问题人员。例如,某人2008年获得粮食补贴时是按照50亩地计算,到2016年获得的补贴面积变成了80亩,突然多了30亩,这就是疑点所在,如何多出来的,是否存在虚报骗取补贴的问题。在平台上我们只需要设置一个变量条件,比如,凡是补贴面积在两年发生大于等于x亩都筛选出来,就可以把一个村有问题的名单列出来及时转相关部门、有关乡镇街道进行调查核实。县纪委监委根据“执纪审查、执纪监督信息查询应用平台”监督出来的存疑信息,配合“三务”公开一键查询系统举报综合分析线索可查性、可摸排性,及时下发明确核查时限,要求严格按照时间节点,逐条逐项、见人见事开展核查,对核查属实的,紧抓不放,严查快处。
聚焦村级“三务”公开
覆盖对接村级“三务”公开。“执纪审查、执纪监督信息查询应用平台”建立了“三务”公开监控系统,加强对村级“三资”“三公经费”“城乡新农保”以及“农村低保”“村集体收入”等涉及扶贫领域内容的全部公开公示情况进行日常监督,通过数据汇总、分析、比对、预警功能对各单位“三务”公开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发现不公开、公开不到位问题及时反馈、督促解决。使群众真正看得见、看得全、看得懂、能监督。
大数据是群众的大数据
促进大数据监督与群众监督的紧密配合。广大群众在平台上可以查看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实现扶贫政策、流程公开透明。大数据平台的问题线索受理系统积极调动了群众参与贫困户评定及监督工作,让百姓在实时了解扶贫动态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扶贫过程中的干群联动、帮助配合。实现了“人工”+“智能”双轨制无缝衔接,有效遏制扶贫领域腐败、“雁过拔毛”式腐败和不正之风易发多发等问题,推进基层扶贫监督来路清、去向明,进一步净化了基层政治生态。
大数据促进监督延伸
县纪委监委通过采集、比对村级扶贫项目等政策落实情况数据信息,发现一批问题线索、纠正查处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督促整改一批突出问题、健全完善一批制度规定,下发一批通报,以精准监督促进精准脱贫,为精准扶贫政策在基层落实提供纪律保障,确保贫困户识别精准、资金使用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驾护航。进一步加强扶贫民生领域监督执纪问责,把追责板子打在具体责任人身上。防止责任追究避重就轻、流于形式,必须做到失责必问、问责必严,见事见人。使每一次问责都落到具体组织或个人,对典型案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形成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