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海:村务清爽 民风清朗
初夏的河洪村,清风徐徐,满眼清辉。老树桩上的“筑牢廉政根基,方能根深叶茂”,门楣上的“知者乐、仁者寿”……走进村民自建、将廉政文化与长寿文化相融的廉政公园——“常清园”里,洋溢着浓浓“清廉风”。
“包括常清园在内,村里建设大大小小廉政小景点的几十万元资金,每张票据都由村两委与村务监督委员会联签才能报销,一分一厘支出都接受监督。”宁海县梅林街道河洪村村委会主任干云亚说,按照权力清单办事,干部清正、村务清爽、民风清朗。
去年,宁海县印发《关于推进清廉宁海建设的实施意见》,将清廉思想、清廉制度、清廉规则、清廉纪律、清廉文化融入村居建设全过程,打造清廉村居。与此同时,优化调整全国首创的小微权力清单内容,形成了小微权力清单“36条”升级版,让村级权力运行“一切工作有程序、一切程序有控制、一切控制有规范、一切规范有依据”。
与原来的“36条”相比,新版“36条”归并人员任用等权力5项,取消计划生育、户口迁移等权力3项,修改完善流程28项,增加惠农补助清单15条和村务监督规范等内容,减少了不合时宜的权力事项、流程环节、提供资料等3方面内容。新修订的“36条”运行流程图将如何办事交待得明明白白、一目了然,并让群众享有一次性告知、限期答复、按时办结等权利,群众只要“看图动嘴”,干部就会“照单跑腿”。
遵照“36条”运行流程,河洪村全面落实公开制度,突出公开重点、创新公开形式、提高公开实效,发动群众参与监督村干部“看图做事”“照单操作”。
“干脆价格便宜一点直接承包给村民,不用招投标了。”“租金一万多元,根据‘36条’规定是要进行公开招投标的……”去年,河洪村党员大会上,村民为文化礼堂出租一事争论不休。
原来,河洪村为了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同时也为了提高文化礼堂的利用率,计划将文化礼堂租出去。在由谁承包、承包费如何定价的问题上,一些党员的意见出现了分歧。
干云亚提建议:“这些问题,还是依照‘36条’中的‘五议决策法’流程好好商量一下,把事情做圆满了,免得落下闲话。”
最终,文化礼堂招租工作在梅林街道招标办公室进行公开招标,并根据“36条”规定,邀请村民代表进行现场监督。
“36条”管住了小微权力,也让规范用权、轻装上阵的村干部倍感轻松。
将“36条”写入村规民约、村里办大事要做到“五议两公开”、村集体资产交易一律进平台、村居小微工程也要招投标……随着河洪村“清廉村居”建设的深入推进,“村务清爽、民风清朗”渐成现实,老百姓对村干部更加信任和支持。(宁波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