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务公开,让一切贪腐无所遁形
“三务公开”,让群众心生疑虑
巴林右旗大板镇前进村位于镇政府南35公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截止2018年底贫困人口仍占到总人口数的21.3%。2018年4月,一封多名群众署名反映前进村原两委班子的举报信引起了旗纪委办案人员的注意,其中的一句话显得格外警目“通过村里的‘三务公开’目录,我们发现前进村两委成员的各项补贴都比群众多,比如……”。多年的办案经验告诉工作人员,此信访件可查性较大,应该进行初核。履行完审批程序后,办案人员当机立断制定了以查询原村干部惠农惠牧补贴为突破口,随后逐步深入的初核方案。经过详细的摸底比对,发现自2009年以来上任的多名村“两委”班子成员所获得的惠农补贴均与家庭实际持有生产资料数量不符,前者比后者多出很多,掌握了有力的证据后,巴林右旗纪委监委立即抽调9名办案骨干组成专案组,对涉案的7名原村干部进行立案审查调查。
心怀贪念,让几任村干部“前腐后继”
民间有句谚语:一个羊子过河,十个羊子跟着过河,说的是从众效应。2009年,前进村新一届“两委”班子选举到任,新当选的村干部既有连任的“老人”,也有初任的“新人”,面对群众的信任,本应“新”“老”携手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却没想到都打起了各自的小算盘。连任的“老人”想到多年为村里事务忙前忙后,家里的农活都顾不上,村干部补贴又低,有时还要给村里垫钱,常常惹得老婆怨气冲天。新任的“新人”觉得“村官”也是官,好不容易当了一回官总得捞点好处才能对得起自己,于是乎纷纷动起了“歪脑筋”。他们看到国家的惠农政策越来越多,村干部又有统计上报补贴的便利条件,就打起了用集体土地套取补贴的主意,决定先用村干部个人名义申报,补贴到帐后由个人保管,如果中间有人发现就马上交回村里做帐外收入,反之则个人留用。几次“小试牛刀”后没有被发现,村干部的胆子就越来越大了起来,仅仅用集体土地套取补贴己远远不能满足私欲,又纷纷在自己名下的土地面积、种植面积上做起了文章,今年这里多报50亩,明年那里多报100亩。有时是补贴下来后,本应分给村里各户,但他们却采取分发少部分,截留大部分的作法,将补贴款留做几个人私用。久而久之,随着贪欲火苗的愈烧愈旺,则越发难以熄灭。
专案组发现,自2009年至2018年的三届村“两委”、七名村干部均不同程度的存在套取骗取惠农惠牧补贴情况,套取骗取的补贴种类更是达11种之多。
涉事的村干部不但各算各的“经济帐”,在贪腐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时还要联合作战,各取所需。2012年前进村时任村主任王某某与其他村两委成员共同商议,将当年度本村2000亩牧草良种补贴分别以四名村干部名义上报,每人名下各申报500亩,分别获补贴款5000元用于个人家庭开支。
伸手必捉,让前进路程终成险途
经过专案组认真细致的审查调查,最终查明前进村原7名村干部分别存在工作失职、挪用危改资金、涉嫌贪污等多项违纪违法问题。经旗纪委常委会监委委员会审议,最终对张某某等4名原村干部分别给予开除党籍处分,涉嫌犯罪问题移送起诉。对李某某等两名原村干部分别给予留党察看一年处分。对杨某某(非党)做出相应政务处理。上述7人违纪资金全部收缴,共挽回国家经济损失31万余元。同时对大板镇政府10名干部进行了追责问责,该案做为扶贫领域典型案例在全旗予以通报。至此,前进村长达十余年的村干部贪腐问题被终于画上了句号,等待他们的将是纪法的严惩和正义的审判。
“双向反馈”,让社会效果凸显
案件办结后,专案组人员按照市纪委办结信访件既要向举报人反馈、又要向被举报人所在党组织反馈的“双向反馈”要求,向举报人和前进村党支部进行了情况反馈。
由于举报的问题除套取补贴一事外,另涉及30多项大小线索,反馈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听到办案人员有理有据的情况介绍,多名上访人员欣然在反馈单上签署了“同意”。他们说“听了你们介绍的情况我们放心了,这么多年结在心里的疙瘩也都解开了。以前村里什么事都藏着掖着,老百姓也摸不上头绪,现在搞这个三务公开好啊,我们都有了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村里的事我们也可以帮着出出主意,老百姓的心气也顺了”。
现在的前进村干群融洽、邻里和谐,美丽乡村的雏形已经日益显现,在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更是顺利实现了脱贫,各家各户正着力打造无公害水稻种植,收入日益可观。
执纪者说
“苍蝇”虽小,危害不小,“蝇贪”成群,其害如“虎”。发生在基层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侵害的是群众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群众对此感受最直接、最深刻也最痛恨,它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公信力,与党的初心和使命背道而驰。因此,巴林右旗纪检监察机关对待各种腐败问题永远持“零容忍”态度,无论是“蝇贪“还是“蚁腐”,我们都将利剑高悬。(巴林右旗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