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靶向化解“三访”突出问题
清廉网讯(刘晓星 吴春春)针对“三访”数量居高不下的工作实际,吴忠市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健全一个信访举报全流程工作闭环机制,探索建立纵向拓宽受理渠道、横向提升案件质量、审核复查办理结果、公开公正反馈答复、服务引导涉法涉诉五项举措的“1+5”工作机制,全面提升信访工作水平,取得明显成效。
着力打造全流程工作闭环机制,为化解“三访”问题提供有力制度支撑。建立健全纪检监察信访举报闭环管理工作机制,对信访举报受理、办理、转办、反馈等环节进行全程管控,形成“4个闭环”,即信访件分流转办后一对一签收确认,承办室提出处置意见或经初核转立案后书面反馈信访室,信访件办理结束后将结果书面反馈至信访室,承办室对实名举办人反馈答复后书面反馈信访室,构建了受理全覆盖、转办全留痕、办结全反馈的信访举报办理处置信息回流机制,着力提升信访工作精准化水平。2018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上级纪委监委转办信访件,下半年较上半年下降28.95%,重复信访举报件下半年较上半年下降33.8%,全年5人以上越级集体访仅1件。
纵向拓宽受理渠道,让“三访”问题不再“无效循环”。制定《纪检监察机关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制度(试行)》,市纪委监委实行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制度,“面对面”服务信访群众,变 “坐诊”为主动“问诊”。对5人以上集体越级信访群众,分管领导挂牌包案。各县(市、区)纪委监委通过领导班子成员包抓督办、健全“四级信访网络平台”、赋予乡镇(街道)纪委行使监察权、建立“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发放便民监督卡等多种创新举措,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截至目前,市、县两级纪委监委领导共接待受理和排查群众信访问题65件(次)。
横向提升案件质量,让线索处置 “阳光运行”。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对反映市管单位或党员干部的“三访”问题,由市纪委监委分管领导包案督办;对反映县(市、区)管理单位及党员干部的,由市纪委监委相关业务科室对口指导督办,切实提升重点、难点信访问题的查办质量。2018年市纪委监委共督办交办信访举报143件,同比增长41.58%。同心县纪委监委积极探索建立党代表、实名举报人+纪检监察协作调查的“2+1”工作举措,并与海原县纪委监委建立监督执纪联动协作机制,进一步提高了信访核查透明度,有效解决了跨区域信访矛盾和跨县监督执纪“肠梗阻”问题。
审核复查办理结果,让处置结果“层层过滤”。针对重点难点“三访问题”,严格实行“两级三次审核”工作制度,即下级纪委办理的调查处理结果,经承办室、分管领导、审查调查会议三次审核后,由市纪委监委联系部门指导督办、分管常委审核、审查调查专题会议研究,确保信访举报能够查清、查实、查透。针对中央第八巡视组巡视我区以来重点交办且已办结的实名信访举报,全部进行复查复核;对复查复核后仍失实了结、群众仍重复信访举报的,市纪委监委全部进行抽查复核或直查直办,力争从办理质效上有效化解信访矛盾。2018年市纪委监委召开审查调查专题会议40次,审核各县(市、区)纪委监委初核问题124件(次),责令“回炉”重审35件;抽查复核问题线索113件,责令整改问题16个。
公开公正反馈答复,保障信访群众“知情满意”。制定《实名举报反馈答复工作机制(试行)》,明确事前“受理告知”、事中“办理沟通”、事后“办结反馈”三个环节,让实名举报人及时了解信访件的流向、办理情况及办理结果,规范举报受理部门、监督执纪部门的反馈答复职责和要求。利通区和红寺堡区纪委监委通过召开乡镇、村(社区)现场会的形式向群众通报案情及结果,同心县纪委监委对领导督办、群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大的信访举报办理情况召开初步核实情况反馈答复听证会,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截至目前,全市共召开案情现场通报会3场(次),听证会47场(次),听证问题85个,有效办结信访问题69个。
服务引导涉法涉诉,确保业务外信访“找准途径”。针对业务范围外和司法诉讼类“三访”问题,市纪委监委主动牵头协调,与政法委、司法局、信访督办局等多部门联合做好信访举报人的答疑解惑工作,有效劝解信访群众依法进行诉讼。盐池县人民政府牵头信访督办局、纪委监委等多部门,建立领导包案督办制,对纳入台账的“三访”问题,按照一个信访积案明确一名包案领导和相关责任单位,有效化解“三访”问题31个。同心县纪委监委与县政法委、信访督办局等多部门联动,被举报单位委托第三方律师按照法律程序办理群众涉法涉诉问题,办结后向双方当事人出具《法律意见书》,目前委托第三方律师办理的5件涉法涉诉类信访举报,已办结2件。(吴忠市纪委监委)